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其他論文

      繩帶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百變的繩帶 多元的時尚

      本論文在其他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繩帶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百變的繩帶 多元的時尚
      【摘要】
          繩與帶一直同人類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也很早就開始在服裝上使用。本文從繩帶的概念出發,回顧了人類文明中的繩帶文化,又結合古今中外的大量實例,闡述了繩帶在服裝實用與裝飾方面的廣泛應用。最后,著重分析與體會當今服裝上千姿百態的繩帶所透視出的社會觀念和時尚潮流(五個方面),特別對繩帶在服裝設計中的多樣性與多變性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Continuously, ropes, strings and belt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ifeof mankind, and also were used on clothes long long before. Beginning with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the thesis reviews the role of string in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n, combined with a number of examples which referred to different times or different countries, makes an exposition on string's wide application on clothing both in functional using and in decorating. At the last, the thesis lays emphasis on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stylish strings used in today's clothing, which lead to figure out the present thoughts and trends (relevant to 5 points). Furthermore, it induces how various and variable the strings are as for fashion design.
       
      【論點】 繩帶在服裝上的多樣性反映出當今的社會觀念和時尚趣味
      【關鍵詞】 繩帶、實用與裝飾、時尚觀念、多樣性

      【引言】
          繩帶自出現以來一直在服裝上使用,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服裝上都能發現各色繩帶的身影。無論是用來連接衣片等實用功能,還是只作裝飾點綴,繩帶通過穿插、擰結、盤繞、提拉等手段,可以使服裝的造型與結構千變萬化,還可以產生迥異的樣式與風格。近年來,伴隨著服裝多元化的趨勢,伴隨著新的工藝和表現手段的拓寬,繩帶也愈來愈頻繁地出現在當今很多不同風格的服裝中,成為設計師們手中信馬由韁、充滿變幻的一個設計手段。約翰加里阿諾(GALLIANO)、恩格羅(UNGARO)、道爾斯&葛本納(DOLCE & GABBANA)、戈蒂埃(GAULTIER)、克洛伊(CHLOE)等引領潮流的大師都很喜歡利用繩帶,在他們每季的作品中幾乎都能看到絢爛多彩的繩帶。即便是我們的生活裝,繩帶也隨處可見,溫和的、典雅的長飄帶,鄉村的、古典的交叉繩,瀟灑的、流浪的長穗,性感的、精細的流蘇,以及原始的、野性的粗麻繩……等等等等,不勝枚舉。百變的繩帶正是當今多元化時尚的體現。
      一、繩帶的概念及其特性
           繩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10萬年以前,那時的人們就已經開始剝制和利用麻類植物的莖和皮制作繩一類的東西,應用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后來,人們又發明了纖維的劈搓和加捻工藝。經過加捻,原本細軟的纖維可以變得足夠長并且足夠堅韌,從而滿足人們更多的需要。直至今天,工業、商業、農業、漁業、軍事等很多領域都離不開繩與帶。
          《現代漢語辭典》中"繩"的定義為: 用兩段以上的麻、棕毛或稻草等擰成的條狀物,主要用來捆東西;“帶”是指:用皮、布等做成的窄而長的條狀物,用來捆扎衣物等。在我們頭腦中,繩帶的概念比較寬泛,歸納起來,繩是由兩股或兩股以上的細長纖維經過多次擰合而成的條狀物,橫截面為圓形,有一定粗度。  帶是由纖維織物、皮革或其他有一定柔韌性的物質制成的條狀物,其長度比寬度大很多倍,甚至上千倍,呈扁長形。
           從外形上看,無論繩或是帶,在自然狀態下給人的感覺都是細長的、線形的, 雖然與美學理論中抽象的"線"不是一個概念,但它具有"線"的一些基本特點:有時接近直線,簡潔、敏銳,具有視覺分割性;有時又象自由曲線,柔軟、活潑、優雅,能表現出動感。而且,它也具有"線"的視覺引力,隨著線的方向而動,可使人產生視覺注意。當多條相同或不同的繩帶束合在一起時,如纓絡,便形成了"線"的集合,既有力量感和實體感,又增添了一份變化的情趣。總之,繩帶的這種線性造型,使其置于其他物品(包括服裝)中時,其大小、顏色、形狀和所在位置等都成為十分重要的因素,影響著整個物體的美感。
          除了自然狀態下的線形,通過盤、結、編等方法,繩帶還可以產生多種造型,具備"點"與"面"的特征。如將繩帶編織成網,或簡單地橫向排列,如流蘇,它就有了"面"的特性,給人以強烈的印象。 若將繩帶進行盤結(如中國結),或在繩帶的末端加入串珠、金屬墜、帶環,甚至羽毛,突出的便是"點"的效果,成為集中注意的中心。
           從材質上看,繩與帶大多都是纖維材料制成,但它們的質感和肌理卻有所不同。質感是材料的自然質地,肌理是指材料質地表面的紋理或凹凸效果,主要由不同的組織結構和不同的表面整理技術形成。繩因為是由兩股或兩股以上的線擰合而成的圓柱形,有清晰的盤結的紋理,給人的感覺比較堅實有力,且通過光影作用,材質表面能夠產生強烈的立體感,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帶可以由多種纖維織物或皮革等柔韌材料制成,它的質感完全取決于原材料的特性。細膩、光亮的絲織物輕柔、高貴,粗實、厚重的棉麻質樸、親切,而光滑、硬挺的皮革很容易使人感覺到野性氣息。近年來,材料被藝術家們當作最為直接的表現思想和觀念的媒介,具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繩帶的材質就是體現其美感的重要因素。
      二、人類文明中的繩帶文化
       
           從人類用植物纖維或動物毛皮在身體上進行簡單的捆束,到有意識、有目的地對纖維進行設計創造,纖維在人們長期的生活體驗中約定俗成地包含了"親切、溫暖、安全"的含意。繩帶負載著千萬年來人們對纖維材料的種種美好感受,同時又在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因而最具親和力。漫長的歲月中,繩帶一直伴隨著人們的生活,驗證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在文字發明以前,人們通過繩結來記事。《易·系辭下》中寫道:"上古結繩而治,圣人易之以書契。"結打得大說明是一件大事,結小則代表是小事。隨著人類生產活動的不斷發展,結繩記事的方法也愈來愈復雜。 據記載,古代秘魯人記事的繩結五顏六色,結扣也形態各異。     
          利用繩帶進行捆束或提拉的例子古今中外隨處可見,那些巧奪天工的運用傳達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平凡生活的無比熱愛。中國漢代,人們用麻繩編串簡牘,造紙發明后便有了線裝書籍。這種古色古香的樣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其他象粗實的泊船的纜繩、提井水的轆轤繩、漁民的漁網、牧民們套馬用的可以收緊的繩圈以及拴馬的梅花繩扣,等等等等,不僅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還透出一份勞作以外的情趣。    
            一件物品被人們喜愛,既要有內在的功能美,又應有外在的視覺美。繩帶視覺上的美感開始被人們注意并用來作裝飾大約是在新石器時代。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和青銅器上常有類似繩子穿插、糾結的圖案,說明當時的人們已把繩的紋理看作是一種獨特的美的圖案。 這種紋飾與夔紋、饕餮紋等一道,成為固定的器物裝飾格式。 更多的繩帶裝飾則是直接將其捆扎或墜在物件上,如香扇、花籃、宮燈、轎子等,有的做成纓絡,有的是加一些垂飾。
           "中國結"是將一段或多段繩子按照形式美的法則進行纏繞、穿插、拉緊而形成的均衡或對稱的"扣",是古人發揮想象,化平凡為神奇的突出代表。 經歷了歷史長河的積淀,中國結已成為我國傳統藝術中的瑰寶。 著名工藝美術理論家張道一先生曾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許多細小的事物在國人眼里都可能具有豐富的內涵。一條司空見慣的繩子,不僅因材質、做法和用途的不同而分別稱呼,并且由此而引申出很多詞語,并賦予深刻的寓意。 在這時,它已遠遠超越了用作捆、扎、系、綁的功能,演化為意識形態。"
           現代人對繩帶依舊情有獨鐘。在家居裝飾設計中運用繩帶或繩帶編結物進行裝飾,能夠柔化家具與器物的冰冷和生硬的感覺,賦予整個居室舒適的情調;饋贈禮品時,用繩帶打結包裝能使物品顯得更精致更溫馨。另外,象舞蹈、藝術體操等藝術形式也對繩帶十分青睞。紅綢舞熱情歡樂、彩帶操優美流暢,每一次綢帶的舞動都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撫舊生新,鑒古知今。繩帶傳承的不僅是歷史和美學,更多的是人類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造力。
      三、繩帶在服裝實用與裝飾方面的廣泛應用
           繩帶在服裝上出現很早,甚至在服裝還沒有正式出現以前,人類祖先就懂得用繩子一類的東西將獸皮捆綁在身上用以防護和御寒。幾千年來,繩帶一直在服裝上大量使用,其中很多形式沿用至今,原因很明顯,一是它的實用性,使用簡單,不需復雜加工;二是它是纖維物質,柔軟、易塑型,與服裝整體和諧統一;三是它自身具有視覺美感,有極強的裝飾效果。 大體說來,在早期的服裝中,繩帶的作用主要是連接和束縛衣片,以實用功能為主,后來裝飾作用逐漸增加,甚至有些服裝上的繩帶已脫離了實用功能,完全用作裝飾。
           春秋戰國時期,繩帶在服裝上已有了它的裝飾作用。山西侯馬出土的陶范中有男子穿著絲絳束腰服的形象,其腰際有一個大的蝴蝶結束緊衣服。另外,湖北江陵、河南信陽出土的一些系帶、腰帶等文物,也都表明繩帶在那時的式樣已非常紛繁,裝飾技巧也十分巧妙。唐代大詩人王維的"翠羽流蘇長"所描寫的就是服裝上各式各色的絲帶和垂飾。絲帶是古人用以束衣的實用工藝品,可寬可窄,還可結冠掛印。垂飾的歷史更為悠久,它小巧、精致、變化多樣,富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說的就是古人佩玉的風尚。
           值得一提的還有中國古代的"大帶制度",繩帶在這里除了束腰功能和裝飾作用外,還是政治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征。據文獻記載,腰帶形制非常復雜,顏色裝飾各不相同,尤其是各種佩飾,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級差別十分顯著。
           繩帶在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服裝中,同樣應用得十分廣泛。古希臘的希頓、古羅馬的丘尼卡,都是在簡單而寬大的布料上系上一根帶子,既有保暖和方便活動的作用,同時又形成了優美的衣褶。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新娘結婚所穿用的白色婚紗,經常有大量的緞帶、麗絲飛邊、蝶結等作裝飾,非常漂亮。日本和服上的腰帶也十分有特點,因為腰節提高,使日本婦女較為短粗的下半身在視覺上變得修長了。再如朝鮮族傳統的長裙,簡潔、飄逸,胸前寬大的蝴蝶結成為朝鮮族服裝最顯著的特征。      
           上述實例中繩帶只是在服裝的某一局部使用, 其實,繩帶還可以當作服裝的主要材料,特別是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這類例子非常多。如左圖,將皮革裁成細條從胸部圍合,直接用腰帶固定成衣身,很有創意。再如美國電影《第五元素》中女主角米拉的"捆綁裝",即是根據劇情需要完全用寬的帶子設計制作的,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繩帶還有一種特殊形態就是編織(結)。編結物有一種獨特的風格,松垂、有空隙,那種反復而對稱的幾何風格的骨骼紋絡,在人們眼里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美妙的圖案。編織服裝的歷史非常久遠,在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編結物就已十分精致并開始運用到衣服上,最為突出的代表是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千金絳",手工精湛,顏色講究,編織手法老道,令人賞心悅目。
           繩帶在現代服裝設計中使用的范圍極其廣泛,形式和功能多種多樣,使服裝風格千變萬化。有的是服裝造型的主要手段,作用關鍵;有的則畫龍點睛,強調裝飾;有的與服裝主體相連,是服裝的延伸; 有的與服裝主體相分離,運用自如;有的對比,有的統一;有的簡單,有的復雜…… 除了上衣下裳,帽子、鞋、包等獨立服裝附屬物上也經常出現繩帶的蹤影,而發帶、頸帶、吊帶、腰帶、裙帶、綁腿、鞋帶等的樣式就更為豐富多彩。
                   
      四、從現代服裝上千姿百態的繩帶看當今的社會觀念和時尚趣味
           服裝是社會時尚的風向標,不同時期服裝的特點、變化,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時尚趣味。 中國唐代政治經濟高度發達,文化藝術繁榮昌盛,與外界交流頻繁,思想開放,所以唐代的女裝有袒胸、裸臂、披紗,是歷代最為華貴和開放的。 在西方,洛可可時期的女裝使用緊身胸衣和裙撐塑形,裝飾緞帶、花邊甚至人造花,是"人工美"登峰造極的代表,與那個時期上流階級奢華無度、女性挖空心思取悅男性的社會風尚有直接關系。
           從近幾年的時裝發布會上可以看到,很多大師、很多知名品牌大量地使用各種繩帶,材料豐富、手法新奇。那么他們為什么如此偏愛繩帶,這些頻繁出現的繩帶與時尚潮流是否有著內在聯系呢?應該說,聯系非常緊密。當今服裝上的繩帶千姿百態,正好符合了現今的時尚潮流和趣味,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繩帶具有原始的本質和簡單的結構,符合人們返璞歸真、保護自然的心理。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廉價的工業制品大量涌出。一方面,急速發展的現代化大生產使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工業廢物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20世紀八十年代,環保、回歸自然等觀念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泛的關注,人們對原始生活狀態的幻想和憧憬,重新喚起了服裝設計師們對自然的、純樸的材料的迷戀。繩帶那種樸素的造型和原始的肌理,有著未經塵俗的天然氣質,似乎是原始社會存留下來的一種精神觀念,因而成為人類保護地球、崇尚自然主題下的象征符號。
      2. 繩帶隨意、活潑,體現了現代人對穿衣的輕松娛樂的態度。 
            服裝設計是針對人的著裝狀態的設計藝術,它比其他藝術更貼近人自身,因為,純藝術品只是用來欣賞,一般的工業設計物品也僅是供人使用,而服裝卻可以讓人"參與"到這種藝術品中來,與服裝本身重新組構,產生出一個因人而異的新的藝術品。正是這種人與衣的融合性才使人們興致勃勃地關注自
      我、關注服裝。從某種程度上講,著裝既是生活、社交的必需,同時也是一種自娛自樂。特別是當今社會,除一些特別的場合,人們對服裝已不再那么嚴肅,甚至有時會有種自嘲和游戲的態度,通過玩笑式的裝飾寓意,在高節奏的生活中給自己和他人以身心的放松。繩帶,小巧靈活、隨意多變,且能懸垂于服裝主體之外,一掃嚴謹的冷漠感,因而很容易成為時下"娛樂"的道具,讓人們有更大的空間來游戲,滿足人們的娛樂心理。
       3.繩帶的纖柔最適合展現女性嫵媚、性感的氣質。
           近年來,那些線條硬朗、結構嚴謹的中性風貌的服裝已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優美、性感、充滿女性味的服裝。"女強人"形象不再受歡迎,女人一方面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一方面又做回了自己,懂得去展現本應屬于女性的那份嫵媚。各種透明的、鏤空的、輕軟的材料粉墨登場,服裝款式上也極盡妖嬈。纖細的繩帶此時成為最好的語言,它婉轉、輕柔,溫文爾雅又魅惑無比,無論是簡單地交叉,還是捆束打結,透過依稀的繩帶而裸露的肌膚,遠比直白的袒胸露背要性感得多。
      4.繩帶裝飾的大量運用是后現代裝飾主義回流的反映。
           裝飾作為人類特有的藝術天賦,是來自心靈深處的強烈需求。人類文化學者認為,人類存在著一種不能根除的情感,即對于寂寥空間的恐懼和對于空白的一種由壓抑而轉化生成的填補沖動。在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人對于自身個體意識的宣揚與尊重,都要通過裝飾來得到補償和滿足。 從藝術的角度而言,裝飾藝術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藝術形態,也是最普遍、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藝術的起源可以說是以裝飾的出現為標志的。考古材料證明,實用工藝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藝術種類之一,早在原始社會,人類祖先就用獸骨、象牙、羽毛等來裝飾自己。 蔡元培先生在1916年5月著述的《華工學校講義》中曾將裝飾專門加以闡述,他認為:
      "裝飾者,最普遍之美術也。……人智進步,則裝飾之道漸異其范圍。" 裝飾的發展證明了文化的繁榮,人類的文化意識推動了裝飾的進步。
           19世紀下半葉興起的現代藝術設計曾極力否定和排斥技術以外的裝飾,因其過于追求理性、簡單,缺少對人的情感的關心,最終導致了人們的不滿。于是,有人開始懷念"手工藝",批評生產線和標準化的工業社會對人的統治。"后現代"的裝飾主義則重新認識裝飾,注重人文關懷,追求一種裝飾的、歷史的折衷主義風格,以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和愉悅。體現在服裝上,就是借助各個時期的裝飾樣式,以具體形象或象征性符號的方式呈現出來。打結、懸垂、交叉、抽穗…… 繩帶在服裝史中的各種手法在現今的服裝上層出不窮,似曾相識又不完全是歷史的翻版,這正是后現代概念中懷舊的裝飾主義的體現。
      5.繩帶在服裝設計中的多樣性,能夠滿足當今多元并存、展現個性的要求。
           隨著科技的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日益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高漲。尊重個性、尊重情感成為一種普遍的要求。
           從立體派、野獸派等運用綜合材料在畫布上拼貼而給傳統的架上繪畫帶來生猛沖擊開始,視覺藝術史上便引發了一場全新的革命,各類藝術作品不斷出現的新樣式引導了人們的審美趣味。 人們更主張具有個人化、多樣化、甚至充滿奇異幻想的語言。服裝也是如此,模糊、混雜、變異都不要緊,關鍵要新奇、要有個性。這也是"后現代主義"提倡的以多元性發展代替單調性的觀點的一種表現。 繩帶自身豐富的材質、多變的造型和裝飾手法,加之它與服裝主體在色彩、質地、位置、大小等方面的對比統一,就能夠產生多樣多變的服裝風格。或溫柔、或粗獷,或高貴、或淳樸,或古典、或現代……
           歸納起來,繩帶在服裝設計上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A) 位置自由隨意
           繩帶的易塑性和圍繞性使其容易緊隨人體,可用在人體的不同位置,如頭、頸、肩、腰、臂、腕、腿等,松緊、疏密、方向等都很隨意,不受限制。一根漂亮的帶子直接交叉著纏住雙臂,就能使原本簡單的款式頓時活色生香。
           
      B) 手法靈活多變
           繩帶的柔韌性提供了多樣的變幻手法,可以編、結、盤、捆、扎、束、纏、系、拉、吊、掛、擰、抽、垂、釘,等等,用在服裝上就會塑造出不同的造型,更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樣式風格。 同樣的繩帶,同樣的位置,如果 運用手法不同,服裝造型、結構和感覺也會相去甚遠。
       C) 性情瀟灑活潑      
           古有"吳帶當風",本是贊譽吳道子的畫技傳神,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衣帶飄飄的美感。繩帶因其良好的懸垂性可以產生很強的層次感、立體感和運動感,延伸至服裝主體之外的部分隨人舞動,飄逸、活躍,趣味橫生。動感也是造就服裝多樣性的因素之一。
       D) 面貌豐富多樣
           在我們與世界交流的方式中,觸覺是與視覺同等重要的一種感知方式。 材質的美感是視覺與觸覺相結合的反應,在人們真實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中慢慢延伸。強調肌理對比是近年服裝界注重細節、克服單調的一大手段。繩帶本身的質感就很富,再與豐富多樣的其他面料相結合,便可形成特殊的肌理對比,從而增強視覺效果。
      【總結】
           繩帶是服裝設計中實用與裝飾的尤物,既古老又清新。繩帶自身的變化能夠帶給服裝無窮無盡的變化。人們喜愛繩帶,因為它很美,因為它多變。 透過服裝上千姿百態的繩帶,能夠品位到當今時尚的氣息,領悟到社會文化的潮流。 當然,服裝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進行服裝設計時使用繩帶一定要把握分寸,注意整體的和諧。很多很好的設計,看似不經意的繩帶運用,實際上卻包含了設計師對造型、色彩、結構、材料等多方面的構想和推敲。


      相關論文
      上一篇:PX生產工藝技術總論 下一篇:基于知識庫的的問答式系統的研究
      Tags:服裝設計 應用 多元 時尚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