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國公司的研發活動呈現出日益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選擇在華設立研發中心。隨著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活動的層次提高,科技因素已經成為了吸引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過分析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地域選擇上的差異,說明了科技因素的重要性,并進一步闡述了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對我國科技水平的影響。
關鍵詞:跨國公司 研發中心 科技因素 一、引言 跨國公司在華的研發中心是跨國在華進行的,著眼于從基礎性研究一直到科研應用領域,實現產品開發和商業化的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投資行為。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前,為了防止創新技術外溢,跨國公司的研發活動大都集中在母國進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化進程的加快,跨國公司的研發活動也呈現出日益國際化的趨勢,為了充分利用東道國人才、科研實力的比較優勢,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已經著手建立一體化的全球研發系統。根據Pearce(1998)創建的R&D分散與集中理論,認為影響跨國公司建立海外R&D實驗室是由于離心力和向心力相互作用而造成的。離心力即促使R&D機構分散化的因素,如關鍵要素投入、相互作用交流、政治因素。向心力即促使R&D機構集中化的因素,如經濟規模、內部交流、安全、秘密等。Pari Patel(1999)通過對220個樣本的研究,總結和概括了跨國公司海外R&D分支機構的目標:調整產品、工藝和原材料以適應海外市場,為海外生產性分支機構提供技術支持,跟蹤監視海外科技發展動態,在母國以外創新核心產品及關鍵技術。 中國作為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以其成本低廉的勞動力、豐富的自然資源、巨大市場的潛力和穩定的政治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資。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種吸引對于中國來說只是處于生產鏈的低端水平,或者說只是一個加工中心,要想在真正意義上獲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在科技力量上與跨國企業抗衡。積極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自然會吸引代表核心科研實力的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中心,從而促進我國的科技發展。 二、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研發中心的現狀 從總量上來看,目前我國現有外資研發中心約750家。近年來,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增長迅速。例如,截至2005年底,上海市共批準了152家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其中107家設立于2000年之后,2004年設立31家,比2003年增長了29%;深圳市共批準了87家研發中心,其中59家設立于2000年之后。許多已經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外商均增加研發投入,如施耐德、英特爾、飛利浦、艾默生等。 從投資來源國來看,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的有來自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荷蘭、丹麥、俄羅斯、韓國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從來自中國科技統計的數據來看,還是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這里選取的是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82家主要研發機構的資料,其中公司總部在美國和日本的共有70家,其中美國32家,占總量的39%;歐洲20家,占總量的24%;日本18家,占總量的22%;這三者合計就占到了總量的85%(見表1)。 表1 82家主要研發機構來源國的數量和比重 國別 美國 歐洲 日本 其他 數量 32 20 18 12 比例 39% 24% 22% 15% 資料來源:中國科技統計網 從區域分布看,外資研發中心主要設立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外商投資集中的區域,這四地無論從經濟實力、科研力量還是對外開放程度來看,都名列全國前矛,尤其以北京和上海最為集中。兩地的R&D機構數量占全國總數的90%以上。這主要是由于北京、上海兩地高校云集,擁有豐富的科技人才,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良好的基礎設施,不僅為跨國公司在華的研發活動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的人才,而且提供了良好的R&D環境,因而成為跨國公司選擇建立R&D機構的首選地點。 從行業分布來看,外資研發活動側重于產品適應型和應用技術,研發投資重點主要集中在技術、資產密集型行業,如電子信息、軟件開發、機械制造、汽車、化學和醫藥等行業,其中IT行業的研發中心占總數的70%左右?鐕驹诟鞯氐耐顿Y行業各有特色,如北京的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多以IT為主,集中在計算機、軟件、通信等領域,其中尤其以美國公司居多;ぁ⑵、醫療行業是上?鐕狙邪l中心的主力,比重超過50%,IT行業較少,其中歐洲公司占50%,美國企業不足40%。廣東以通信領域為主。 從企業形式來看,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究開發分為獨立法人和非獨立法人(公司內部研發機構),非獨立法人研發中心又可分為公司內部研發部門和分公司形式研究中心兩類。目前,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以非獨立法人組織形式為主。部分外商在地方政府的鼓勵下設立了獨立法人形式的研發中心,如通用電氣、鷗姆龍、德爾福均在上海投資設立了獨立法人研發中心。 三、科技因素對吸引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重要性 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動因是多方面的,從理論上講,跨國公司所面臨的市場常常是不完全的市場,因此跨國公司為了更好的開拓和服務于海外市場并為生產活動的當地化服務,而紛紛在海外子公司設立研發機構,可見,跨國公司所建立的海外研發機構技術應用型和市場服務型導向明顯,其主要只能有:一是為解決工藝與設備的當地化;二是研究當地市場,開發適合當地市場,開發適合當地市場特色的產品;三是研究開發人才本地化,即跟蹤、獲取當地技術資源?鐕驹谌A設立研發機構大多具備上述職能。毫無疑問,科技因素成為了吸引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時,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科技實力差異明顯,也就使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地域選擇上有所差異。這里通過建立科技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從而得出了2004年中國部分城市區域科技競爭力的排名表(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城市的科技競爭力均排在前列,而這與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區域選擇上基本一致。所以科技因素不管是從現在還是從長遠來看,都對吸引跨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區域選擇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表2 科技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研究開發投入 研究開發總支出額 人均研究開發支出額 研究開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 企業研究開發支出額 企業人均研究與開發支出額 研究開發人員 研究開發總人數 每千人研究開發總人數 企業研究開發總人數 企業每千人中研究開發人數 技術管理 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院校與企業間合作狀況 財力資源 科技成果產出 基礎環境 批準授予專利數 每萬居民持有的有效專利數 資料來源:《1985~2004:中國區域競爭力發展報告》 表3 2004年中國部分城市區域科技競爭力排名表 城市 北京 上海 天津 江蘇 廣東 山東 遼寧 排名 1 2 8 3 4 5 6 資料來源:《1985~2004:中國區域競爭力發展報告》 四、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對我國科技水平的影響 盡管跨國公司研發本地化的實質是促使其全球利益最大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華研發 中心的設立,對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研發能力的增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主要體現 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技術溢出效應。 帶來先進的科研開發組織管理模式 跨國公司在華的R&D機構和R&D活動是相對開放的,能直接把先進技術和研發管 經驗帶進中國。通過與我國大學、科研機構及其企業的合作R&D活動,跨國公司將帶來世界最新的技術和先進的知識管理、創新管理方法,縮短中國與國際先進科技的差距,促進中國R&D管理水平的提高。這是合資生產、出國留學等其它途徑難以獲得的寶貴資源,所生產的效益不僅僅是一些創新產品,更重要的是對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企業創新體制的建立等方面的無形作用。 減少人員流失 我國的研發和管理人才大多在跨國公司進行高技術前沿問題研究,有著優越的研發 境和誘人的薪金水平,不僅能夠抑制中國科技人才的外流,而且能夠吸引海外中國留學生和華人學者回國從事科研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中國的人才。此外,中國科技人員基礎好但缺乏面向市場的能力,通過跨國公司的市場化培訓,在給其帶來豐碩成果的同時也改善了中國科技人員的市場化素質。如摩托羅拉規定在本地招聘的科技人員都要進行為期數月的培訓,讓他們在良好的創新環境中鍛煉成長。這樣不僅留住了一批有可能流到國外的人才,也使他們經過鍛煉迅速成為技術骨干;從長遠看,一旦國內激勵政策到位,必然會有部分人才回流,跨國公司為造就中國自己的高水平研究人才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便于國內企業得到先進技術,降低技術引進成本 由于距離的縮短和相互了解的增強,減少了技術貿易中談判的難度,從而便于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市場直接購買跨國公司R&D機構的科研成果,減少了國際技術貿易中繁瑣的手續、談判以及各種后續工作,從而大大減少了國內企業技術引進的成本。 對我國國家創新系統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彌補了研發投入不足,促使企業成為 研發主體 我國國家創新系統的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研發投入不足,另外就是企業尚未成為研發的主體。有關數據說明,發達國家每年的研發投入可以達到當年GDP的2%~3%,而我國直到2000年才達到1%,總量上僅為日本的1/39,美國的1/52。另外,2000年中國大、中、小型企業R&D支出占銷售額的比重不足1%,而同期發達國家為5~20%,世界500強則為8~11%。 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投資擴大了中國研發資金來源,彌補了國內R&D資金缺口。同時,隨著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的設立,必將提高其產品的技術含量,使其在中國市場上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本地的一些企業被迫退出市場,同時也打擊本地企業的R&D能力。但大多數企業在與跨國公司競爭中,能激發它們的創新能力,更好的配置現有的R&D資源,或者通過示范效應,學習跨國公司先進的R&D管理經驗,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技術水平。 為參與國際合作,加入跨國公司技術聯盟提供了條件 在當代跨國公司技術轉移的實踐以及研發全球化趨勢下,某些技術出現了全球同步轉移的趨勢,技術整合成為當代跨國公司進行R&D全球布局和全球轉移的重要手段。其中,組織研發戰略聯盟是技術整合的主要形式。同時,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中國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發展,就必須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吸引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渠道,既有利于擴大經濟技術合作的范圍,又有利于加深經濟技術合作的程度。尤其是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可以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一部分企業逐步具備了與跨國公司對話的能力,使入盟跨國公司主導的研發活動成為可能。 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經濟技術的積累 有關研究表明,發達國家仍是當今世界研發的主體。全球投入的90%,全球技術轉移的80%都集中在發達國家。因此,在科技發達地區建立我國的研發機構,獲取國際最先進發展信息,跟蹤和監測最新科技發展動向,將成為未來我國提高研發能力的一條途徑。隨著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的設立,研發競爭的本地化,使我國企業逐步熟悉國際競爭規則,掌握了國際先進的研發組織和管理模式,并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發和管理人才。同時,隨著我國企業經濟實力的增強,使得企業生產、研發走出去成為可能。我國的一些先行企業,如海爾、聯想、華為等已經在海外設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結束語 的確,跨國公司通過在華設立研發中心一方面彌補了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通過技術的溢出效應也給促進了我國科技的發展。但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目的只是其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伴隨著跨國公司在華的擴張,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如跨國公司采取技術鎖定戰略抑制了我國技術創新;跨國公司更多的涉入我國的技術開發領域,導致了我國在技術進步和創新方面產生依附關系,從而喪失自主增長的一些基本條件等等。所以我國在利用自己的人才、市場和科技優勢吸引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同時,也應當進一步提升自己研究開發機構的創新實力,特別是要注重產學研間的合作,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高自身的研究開發能力,才能在未來更激烈的競爭中與跨國公司抗衡。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