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和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已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并于3月12日和3月14日圓滿完成大會的各項議程勝利閉幕。 “兩會”的召開吸引者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高度關注,同樣也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溫家寶總理做了2005年的政府工作匯報,與會代表高度評價了溫總理的工作報告,“是一個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 今年的“兩會”是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前提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繼續鞏固宏觀調控成果,順利完成“十五”規劃實施,為實施“十一五”規劃打好基礎承前啟后的一次關鍵性會議。是一次團結奮進,昂揚向上,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大會。“成就巨大,鼓舞人心”,“構建和諧社會”是今年“兩會”的關鍵詞、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會上提出的一切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扎扎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是“一鳥兩翅”的關系,“小康社會”主要是指經濟上的目標,“和諧社會”主要是指除了經濟以外的社會目標,“小康”包含著“和諧”,“小康社會”更期待“和諧社會”的到來。 和諧社會有四點內涵: 一是,和諧社會是社會資源兼容共生的社會。 二是,和諧社會是社會結構合理的社會。 三是,和諧社會是規范的社會 。 四是,和諧社會是社會運籌得當的社會 。 和諧社會是活力迸發的社會,社會活力是社會進步協調,和諧的基礎條件,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和諧社會是公平的社會,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比較突出的社會公平問題,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偏大 。 二是農民,工人等一些社會群體為改革發展所承擔的代價與應得的補償不對等 。 三是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錯綜復雜。 公平既包括機會公平,標準公平和分配公平,更需要公平的機制,公平的規則,公平的環境,公平的發展的機會。 解決分配中的公平問題有3個原則:即初次分配堅持以效率為主的分配原則,再分配中堅持以公平為主的分配原則,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和諧社會是安定團結的社會,社會安定就是平安,穩定,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睦,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積極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增加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時間的能力。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把依法治國落到實處,努力實現社會生活各個環節的井然有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社會有序就是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有章可循。 這次的“兩會”在總結去年以來的執政經驗基礎上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新面貌的社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愿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和諧社會早日到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