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在論文格式范例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6.1 主要責任者
主要責任者是指對文獻的知識內容或藝術內容負主要責任的個體或團體。主要責任者包括著者、專利申請者或專利所有者以及匯編本的編者等。
6.1.1 個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錄形式。著者的名可以用縮寫字母,在縮寫名后不加“.”。但是,歐美著者的中譯名可以只著錄姓。
例:1 李時珍 (原題:李時珍)
2 Einstein A (原題:Albert Einstein)
3 韋杰 (原題:伏爾特·韋杰)
6.1.2 著作方式相同的責任者不超過三個時,可全部照錄。責任者超過三個時,只著錄前三個責任者,其后加“等”字或者其他與之相應的字。
例:1 馬克思,恩格斯
2 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l.
6.1.3 無責任者或者責任者情況不明的文獻,“主要責任者”項應注明“佚名”或者其他與之相應的詞。凡采用順序編碼制排列的參考文獻可省略此項,直接著錄題名。
例:Anon.1981:Coffee drinking and cancer of the pancreas.Br Med J 283:628
6.1.4 凡是對文獻負責的機關團體有專用名稱時,可直接按照著錄來源著錄。否則,機關團體名稱應由上至下分級著錄。
例:1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 American Chemical Soeiety.
3 S tanford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cering.
6.2 題名
題名包括書名、刊名、專利題名、析出題名等。
題名按著錄來源所載的形式著錄。必要時,題名可參照第5章的有關規定著錄。
例:1 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
2 Gases in sea ice 1975~1979.
3 J Math & Phys
6.2.1 著錄來源載有多個題名,可著錄兩個處于顯要位置的題名。
例:1 百川書志.古今書刻.
2 Road map of France Carte Coutiere de la France.
6.2.2 副題名與說明題名文字可根據文獻外部特征的揭示情況取舍。必要時,可以著錄副題名與說明題名文字。
例:地殼運動假說: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
6.2.3 在參考文獻中.連續出版物的識別題名(Key-title)可以取代著錄來源所提供的題名。
例:Scientia (Milano)
6.3 文獻類型標識(供選擇)
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著錄文獻類型標識。例如,縮微制品、錄音制品、錄象制品的文獻類型標識分別為“M”、“A”、“v”。印刷型文獻不著錄此項。
6.4 其他責任者(供選擇)
其他責任者是指除主要責任者以外的責任者。例如,編者、譯者、插圖者、專利發明者、主持機構等。但是,匯編本的編者可以作為著者處理,著錄在主要責任者項內。
其他責任者及著作方式依據著錄來源所載的形式著錄。
例:l 奈斯比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梅艷譯.
2 Dryden J.The works of John Drydcn.Fd.by H T Swedenborg
6.5 版本
第一版不著錄,其他版本說明需著錄。版本用阿拉伯數字序數縮寫形式或其他標識表示。
例:1 第3版 (原題:第三版)
2 5th cd (原題:Fifth cdition)
3 Rcv.cd. (原題:Reviscd edition)
4 1978 cd. (原題:1978 cdition)
6.6 卷、期、年、月或其他標識(供選擇)
一套完整的連續出版物要著錄首卷與本卷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標識。尚未出齊的連續出版物,只著錄首卷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標識。
例:1956, 1~1963,8
1974,1(1)~
6.7 出版項
出版項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順序著錄。
非書資料還可以著錄制作地、制作者、制作年并置于圓括號內。
例: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
6.7.1出版地
6.7.1.1 出版地著錄出版者所在地的城市名稱。對同名異地或不為人們所熟悉的城市名,可在城市名后附州名、省名、國名等(參見5.2)。
例:Cambridge(Eng.)
Cambridge(Mass.)
6.7.1.2 文獻中載有多個出版地,只著錄一個處于顯要位置的出版地,無出版地要注明“出版地不詳”或者與之相應的詞。
例:1 London:Butterworths,1978.(原題:Butterworths London Boston Sydney Wellington Durban Toronto 1978)
2 [s.l.]:Macmillan,1975.
3 [出版地不詳]:商務印書館,1982.
6.7.2出版者
6.7.2.1 出版者可以按著錄來源的形式著錄,也可以按公認的簡化形式或縮寫形式著錄。
例:1 IRRl (原題:International Rice Rescarch Institute)
2 Wiley (原題:John Wiley and Sons Co.)
6.7.2.2 著錄來源載有多個出版者時,只著錄一個處于顯要位置的出版者。
例:Chicago:ALA,1978.(原題: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Chicago 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Ottawa 1978)
6.7.2.3 無出版者要注明“出版者不詳”或者與之相應的詞。
例:Salt Lakc
6.7.3 出版日期
6.7.3.1 出版年采用公元紀年,并用阿拉伯數字著錄。如有其他紀年形式時,將原有的紀年形式置于“()”內。報紙和專利文獻要詳細著錄出版日期,其形式為年、月、日。
例:1705(康熙四十四年)
1985.4.20
6.7.3.2 集中著錄跨年度出版的多卷(冊)出版物,需著錄起訖年。尚未出齊的多卷(冊)出版物先著錄首卷出版年,爾后加“~”。
例:1973~75
1985~
6.7.3.3 出版年無法確定時,可依次選用版權年、印刷年、估計的年代。
例:c 1978
1982印刷
6.8 文獻數量(供選擇)
6.8.1 印刷型專著
印刷型專著的文獻數量用頁數、葉數、卷(冊)數等表示。·
例:620 頁
516p.
5 v.
6.8.2 非書資料
非書資料的文獻數量根據文獻載體的件數著錄。
例:1 3盒
2 12 microfiches
6.9 叢編項(供選擇)
依據著錄來源所載的內容著錄叢編項。從編項包括叢書名及叢書號、叢刊名及叢刊號等。
例:l 建筑工人技術學習叢書;2
2 Intcrscience tracts on physics and astronomy;no.23
6.10 附注項(供選擇)
下面列出的補允材料可以在附注項內加以說明。
6.10.1 難得文獻的獲取途徑。
例:Availablc from NTIS: AD683428
6.1O.2 重印本、復制本、影印本等可在附注項內說明與原件的關系。
例:Reprint of ociginal published Bost onEstes and laurial, 1902.
6.1O.3 獲取文獻或使用文獻的對象。
例: Govornment use only.
6.10.4 有關文獻預先出版的情況。
例:1 Fortbcoming
2 Application No 26032/71 filed 19 Apr 1971,Complete specification published 24 Apr 1974
6.1O.5 分類法及分類號。
例:Dewey:001.64’25
Int.Cl.:G 02 B 27/14
6.1O.6 其他被認為是相當重要,需加以注釋的材料。
例:Limited cd.100 copics
6.11 文獻標準號
國際標準書號(ISBN)、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等文獻標準號參照有關標準著錄。
例:ISBN O一552一6787一3
ISSN 0340一0352
6.12 析出文獻
析出文獻按本標準3.4的有關規定著錄。專著中析出的義獻與原文獻的父系用“見”字。或者其他與之相應的字表示。
例:1 Duelos R,Doukhan N,Escaig B.High temperature creep behaviour of nearly stoichiometric alumina spinel.T Mat Sci 1978,3:1740~1748
2 Eissen H N.Immu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moleeular and cellular prineiDles of the jmmune response.5th ed.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406
3 Cawan J C.Sound recording.In:Mason D.A primer of pen bool materials in libraries.Rev.ed.London:Association of Librariarts,1978,64~110
6.12.1 從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獻,應在“在原文獻中的位置”項注明原文獻的年代順序號、卷、期、部分號、頁數。
例:1980,92 (2,2):316~318
↑ ↑ ↑ ↑ ↑
年 卷 期 部分號 頁數
1985.6.15 (1)
↑ ↑ ↑ ↑
年 月 日 報紙的版次
6.12.2 凡是在同一連續出版物上連載的文章,其后續部分不必另行著錄,可以在原有的參考文獻后直接注明后續部分的年代順序號、卷、期、部分號、頁數等。
例;1981,1:37~44;1981,2:47~52
↑ ↑ ↑ ↑ ↑ ↑
年 輯 頁數 年 輯 頁數
7 參考文獻表
參考文獻表可以按順序編碼制組織,也可以按“著者一出版年”制組織。
7.1 順序編碼制
參考文獻表按順序編碼制組織時,參考文獻表中的各篇文獻要按專論正文部分標注的序號依次列出(參見附錄B.1)。
例;1 上海第一醫院編.醫用藥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7.24
2 G arattini S.Advance in pharmacology and chemotherapy V.15.New York:Aeademic Press,1978.350
3 Adrian R H.Reviews of physiology,bioe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v.84.s.1.:Springer,1978.226
7.2 “著者一出版年”制
參考文獻表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組織時,參考文獻表中的各篇文獻首先按文種集中,可分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種五部分,然后按著者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獻可以按筆畫、筆順(一、丨、ノ、丶、フ)排列,也可以按漢語拼音字順排列列(參見:附錄B.2)。
例:Boulton G S.1978.Boulder shapes and grain-size distributions of debris as indicators of transpor paths through a glacier and till genesis.Sedimentology, 25:773~799
Boulton G S. 1982. Processcs and patterns of glacia crosion. In: Goates D R, ed.Glacia1 geomorpholog, London: Allen & Unwin. 41~47
8 參考文獻標注法
專論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獻標注方法可以采用順序編碼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參見附錄B)。
8.1 順序編碼制
8.1.1 順序編碼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連接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
例:……西德學者H.克羅斯研究了瑞士巴塞爾市附近侏羅山中老第三紀斷裂對第三系褶皺的控制[235];之后,他又描述了西里西亞等第三條大型近南北向構造帶,并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塊體的基底上發展的思想[236]。
……
8.1.2 引用多篇文獻時,只須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內全部列出,各序號問用“,”。如遇連續序號,可標注起訖序號。
例:裴偉[70,83]提出……
莫拉德對穩定區的節理格式的研究[255~256]
8.2 “著者一出版年”制
8.2.1 專論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獻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時,各篇文獻的標注內容由著者姓氏與出版年構成。倘若只標注著者姓氏無法識別該人名時,可標注著者姓名。例如,中國人著者、朝鮮人著者、日本人用漢字姓名的著者等。集體著者著述的文獻可標注機關團體名稱。
例:The notion of an invisible college has been explored in the seiences (Crane 1972).Its absence among listorians is notes by Stieg(1981). It may be, as Burchard (1965) points out…….
各篇文獻的標注內容都以這一形式出現時,參考文獻的出版年應緊接著著者著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省略出版項中的出版年。
例:……
Cranc D.1972.Invisible college. Chicago:Univ.of Chicago Press. Stieg M F.1981.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historians.Coll.and Res. Libraries,42(6):549~560
8.2.2 引用多著者文獻時,只需標注第一個著者的姓,其后附“等”字,或附與之相應的字。
8.2.3 引用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獻時,出版年后應用小寫字母a,b,c……區別。
例:Rennedy W J,Garrison R E.1975a.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chalks and hardground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outhern England. Sedimentology,22:311~386
Kennedy W J,Garrison R E.1975b.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phosphates in the Cenomanian of south-east England.Lethaia,8:33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