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探討
[摘 要] :市場經濟中,傳統的成本管理思想已不能適應現代成本理念,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僅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應立足于整體戰略目標及企業外部環境,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的最小化. [關鍵詞] :成本控制 財務管理 企業價值最大化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企業發展戰略中,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已成為經濟界的共識,而成本控制在財務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從成本控制的角度討論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問題. 一、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概述 在會計學領域中,成本的概念發展變化較大,財務會計學認為,成本是取得資產的代價,或是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所發生的支出,美國會計學會在《成本概念與標準》中給出余下定義:成本是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貨幣測定的價值犧牲,這一概念強調了成本是在特定目的下將要付出的價值犧牲,并以此為基礎重整企業的成本規程,為企業的成本控制服務。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企業財務管理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應該達到的預期結果,它是企業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定向機制,出發點和歸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經歷了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轉變歷程。相對而言,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優點最多。企業價值不是資產的賬面價值而是全部財產的市場價值,企業價值反映了企業潛在 的 或預期的 獲利 能力,企業價值最大化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反映了對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并能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下在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為,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更深次的認識。 二、現代財務管理下的成本控制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傳統概念下,成本控制主要指運用成本控制為主的各種方法,預定成本限額,按限額開支成本和費用,以實際成本和成本限額相比較,衡量經營活動的成績和效果。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的不斷深入,成本控制的含義變得更加廣泛,涉及面更寬。其特點如下: (一)成本控制不僅僅局限于成本數量 傳統成本計算下,產品成本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其余全部歸到制造費用,然后采用單一數量標準,按一定比例分配計入產品成本,這樣做,會使產量大,技術不太復雜或不很精密的產品成本偏低,而使產量少,技術太復雜或精密的產品成本偏高,形成不同產品生產耗費的基本面貌,從而導致管理人員做出錯誤決策。 (二)成本內涵的深層次擴展 傳統的成本一般指企業的制造成本,而把其他的費用列入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在現代企業面臨巨大競爭壓力的條件下,僅僅考慮制造成本是不夠的,而應貫穿生產經營周期的全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包括企業引入產品,企業放棄與該產品相關的業務,還包括顧客使用該產品的消費過程。因此。成本控制不僅包括上游階段的開發設計成本,也包括中游階段的產品執行成本,更包括下游階段的使用成本以及維護保養成本。 (三)時間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因素 在價值鏈中,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隨著各行各業技術發展,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得很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就要盡快搶占市場,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必須能對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反應,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縮短設計,開發的生產時間已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另一方面,時間的競爭還表現在顧客產品服務的滿意程度上,顧客購買商品,不僅限于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更體現在產品提供的附帶服務上面,及時提供顧客所需要的產品,使企業邁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實施顧客價值最大化。這樣既可以得到市場,又可以隨時掌握市場動態。 (四)成本控制范圍擴展到整個企業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而成本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成本控 制不僅僅是會計部門和生產部門的事,其重要性和復雜性及范圍的廣泛性決定了它不僅僅靠一兩個部門的工作能轉變的,因此,要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要求企業各部門的協調和共同努力。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也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在我國,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財務管理要充分運用先進成本控制技術,加強企業競爭力,迎接各種挑戰。 三、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成本管理觀念亟待更新 定其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的差額。 (二)對金融工具風險性質和影響程度的披露 IFRS7 對金融工具風險性質和影響程度的披露提出了數量和質量上的雙重要求。 質量披露是指披露由金融工具產生的各種風險的性質和影響程度,包括風險敞口產生的原因;企業實體管理和衡量風險的目標、政策、方法以及程序。 數量披露的細節層次水平取決于需要向內部關鍵管理層提供的信息,同時數量的披露要求還要考慮信用風險,流動風險和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的披露包括:在不考慮可利用的擔保物或其他信用保證的情況下,最能代表企業于資產負債表日最大信用風險敞口的金額,以及可利用擔保物或其他信用保證的詳細;信用尚未逾期和減值金融資產的信用質量;原已逾期或減值但其期限已重新商定過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流動風險披露則主要包括金融負債的契約成熟性分析。市場風險的披露包括:對物價風險、利率風險、通貨風險等各種市場風險的敏感性分析以反映相關風險變動引起的凈損益和資產凈值變動;對上述敏感性分析的所用方法的解釋以及此種方法的目的、局限性、涉及的主要限制因素和假設前提。 四、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發展趨勢 從財政部頒布的金融工具會計四項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可知,與國際會計準則以及新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需要一個過程,應該分階段,分步驟逐步實現,要考慮到我國金融業特殊的會計環境和實務特點,但是必須遵循國際共同的發展趨勢,不斷修訂和完善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首先,將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理想計量方式。即便目前對金融工具仍采用混合計量模式,但以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是國際會計界的長遠目標。IASB 已經接受 FASB 的意見,明確公允價值將是金融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所產生的利得或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要防止其被濫用,最關鍵的問題在于充分的披露,包括對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價值的變動等如實地進行反映。 其次,套期會計短期內仍然有效。雖然從學術界的觀點出發,套期會計存在準則內容和實務復雜,企業管理層可操縱性強兩大問題,但是由于金融工具仍未全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而且套期會計仍是風險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工具,因此短期內,套期會計將向著簡化而不是取消的方向發展。待公允價值計量完全推行后,再取消套期會計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基礎調整,而加強套期保值的標外披露。 再次,會計準則的表述與應用應趨于簡化。FASB 篇幅冗長的FAS133 準則,大部分內容用于舉例說明如何在特定環境下應用該準則以及 FASB 的闡釋,無疑增加了準則使用的復雜性和難度。 I-ASB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在形式上避免了冗長的問題$并且通過進一步修訂也簡化了準則的應用,這對我國制定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 2006 [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 2、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 金融工具會計與保險會計 [M] 大連 大連出版社 2005 3、常勛 套期活動會計與公允價值計量 [J] 財會通訊 2004(2) 4、劉海雙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之國際比較 [J] 財會月刊(綜合) 2005 (10) 5、葉永剛 衍生金融工具 [M] 北京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4 6、周雅琴 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與 IAS 的趨同和差距 [J] 財會通訊 (綜合 版)2006 (3)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