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質量問題的相關探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在人們的經濟活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要發展就要取決于決策,而決策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就是會計,其中決策有用性就是會計最基本的質量特征,會計信息的質量也直接關系到決策者的決策及其后果。由此而知,會計信息是為滿足規定或潛在需要而必須具備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會計系統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信息的約束。要想全面正確的理解會計信息產品質量特征的本質,就必須認識到會計信息質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時間、使用地點、使用對象、社會環境、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基本本質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相對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內含的質量特征和特性均滿足用戶需要,并在一定條件下實現諸特征的最佳組合。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為會計目標服務的,它是會計目標與實現會計目標之間的橋梁。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必須明確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首先,從客觀性上來說,企業的會計信息記錄必須真實;從相關性來說,會計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聯;從明晰性來說,會計的記錄必須清晰、簡明、便于理解和使用。其次,實質重于形式,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僅以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最后,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是能及時的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的重要交易或事項。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政府、投資者及債權人越來越關注會計信息質量,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有助于政府采取適當的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有助于投資者正確投資決策;有助于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償還能力及資產進行評估等,從而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相反,不實的會計信息容易導致社會信譽危機,容易導致社會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使用效率低下。在兩權分離的經濟環境下,不實的會計信息使所有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不實的會計信息容易導致債權人形成大量的呆賬;不實的會計信息是國家稅款流失的重要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職能的發揮;不實的會計信息也導致不必要的經濟資源的浪費。 會計信息質量的問題是每個國家都存在的,同樣的,我國目前也普遍存在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的問題。其主要體現在會計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不符合真實性的要求,直接影響了國家的財政稅收,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國家經濟秩序,阻礙我國的現代化進程。而造成我國企業信息質量低下的原因大體上又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企業產權中,各主體的利益沖突。 在經濟學中,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者是效用的最大化,每個個體都是在他所依存的體制所允許的范圍內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個體利益的不同,在組織中也將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 一般在企業的產權中主要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政府最關心的就是稅收的征繳;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能按時的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經營者最關心其業績的增加能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業績和公司的業績。由于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征,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利益沖突。而經營者相對于其他的個體有著更加優越的地位。經營者是對企業的經營直接負責的,因此,從自身的利益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滿足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從信息的使用者來說,由于各自利益目標不同,導致會計信息的不真實。從信息使用者來說,同樣的由于利益目標的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有的信息使用者就需要真實的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而有的則不是,有時由于個人、企業的利益驅動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的利益不利,他們就不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從債權人的角度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債權能否按時收回,就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作為正確的判斷,并盡早的采取對策。目前,我國最大的債權人就是銀行,但并不是所有的銀行都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這就涉及到銀行的利益問題。目前我國的銀行大部分都是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企業也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如果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就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有所要求的話,那貸款之后的會計信息真實性就大大降低了。這其中的原因就包括:一是銀行對業務人員考核的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并沒有什么好處。二是就算他們知道借款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好,他們也無法做什么。剩下的股東,股東與企業的利益相關性是最大的,按理說是最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的。但是就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來說,投資與投機并存,大部分的股民都是以賺取短期的股票差價為目的的,而真正愿意以“股東”身份長期投資者卻很少。因此,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對廣大的股民來說并不重要,他們所關心的只是會計信息能否令股票上漲。有時不同的產權主體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互相串通,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雖然這不僅傷害其他產權主體,而且從長遠利益來說,對企業也有所損害。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就在于能夠發現、防止、糾正錯誤與舞弊。如果一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則很容易發生會計舞弊行為。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以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環境已及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 三、外部監管不力也是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又一原因。 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及監督實施。根據我國《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都有權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但是,由于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 因此,針對以上的幾點原因,為了更好的生產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建立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構及構造多元化股權機構。 通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的會計監管體系反應太慢,通常發現問題時,后果已無法挽回。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制主要依靠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現和揭示問題,發現速度往往快的多,而建立這一機制就需要以企業的股權多元化為前提。因此,降低國有股比重,構造多元化股權結構,依靠市場機制增加股權流動性,是生產高質量會計信息的首要任務。 (二)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經濟的高速發展,就必須要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作為輔導,而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要發揮到以下幾個作用: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來進行;保證所有的交易或事項都以正確的金額來記錄;保證每筆經濟業務都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記錄;保證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保證賬面上的記錄與資產的定期核對相符等。所以說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所有錯誤都是能夠及時的發現和糾正的。但是如果一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就會導致舞弊行為的出現。因此,為了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我們就必須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加強外部監管機制的建設。 首先,要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違反法律法規中的處罰及量刑要細化,減少其中的模糊條款。其次,要完善現有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使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與企業改革步伐的會計信息體系。最后,各個監管部門應該互相配合監督,達到齊抓共管的效果,來共同維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嚴肅性。 要切實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還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這就需要會計界的人士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們會計界的人士就需要努力學習會計專業的法律法規、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掌握法律知識,運用法律武器,自覺抵制降低會計信息質量的行為,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而隨著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相信高信息質量的會計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