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價是對教師工作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活動,它的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教學效能。 隨著基礎階段新課程改革的深人開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教師評價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改變傳統的教師評價觀念及方式,形成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中小學教師是我國教師的主體,是新課程的重要執行者,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促進他們的專業化發展是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要的一環。 一、教師評價研究的緣起 自從有教師以來,教師就一直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評價。但正式的教師評價制度,卻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產生。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教學本身過于復雜,“即使在非常具體的課堂背景下,也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在影響優秀學生的學習上,教師應扮演什么樣的理想的角色” (Shinkfield, A. J.,& Stufflebepm,D .L ., 1995)[ Shinkfied, A. T. & Stufflebeam, D., Teacher eva 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二是在傳統觀念上,教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則應該對自己的學習好壞負責。 在很長時間以來,教師一直被置于一個專業工作者的地位上,雖然教師的專業性不像律師、醫生那樣強,教師也不像律師、醫生那樣有社會地位,但它仍然是一種相對自治的專業性職業。長期以來,教育領域的這種專業自治基本上沒有受到沖擊,教師也沒有面臨嚴峻的挑戰。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