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414
淺談學校少先隊工作管理——記實驗小學少先隊“激勵教育”
[摘 要]:“激勵”教育一般有載體,他是在一定的形、景、聲、情的立體空間中所進行的。教師尊重、熱愛、相信每一個學生,通過活動來實現激勵的成效,加強班集體的建設,促使學生的情感及內心世界發生迅速的變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和諧、活潑的發展。我校倡導的“激勵教育”就是激勵全體成員參與活動,形成“他勵”、“自勵”、“互勵”的統一格局,通過“激勵”教育,使每一位學生既是激勵的主體,又成為激勵的客體,從而使激勵產生最大的效益。 [關鍵詞]激勵 教育 主體性
“激勵”就是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并使之振作。“激勵”是由必然向自然的發展過程,使主體人發生心理變化,產生質的飛躍。在諸多的教育方法中,“激勵”是一種外在因素,在某種場合以某種形式以引人入勝或令人深思的方式、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主,達到受教育的內驅動力自動發生作用。它用感染的方式、“無任何痕跡”的教育,實現教育目的。在現實教育教學實踐中,除了期末評“三好”、評優秀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什么新的激勵手段。結果是:只有少數人能受到激勵,而大多數人則被排除在激勵目標之外,輕則無動于衷,重則產生抵觸逆反心理,造成有“激”無“勵”的結果。 “激勵”教育一般有載體,他是在一定的形、景、聲、情的立體空間中所進行的。動、靜結合,使學生的視覺、聽覺都為大腦傳送同一種強信息,因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我們提出了德育“激勵教育”策略。所謂“激勵教育”就是激勵全體成員參與活動,形成“他勵”、“自勵”、“互勵”的統一格局,(“他勵”是指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評選出的先進分子等為激勵主體,對其他成員進行激勵的激勵形態;“自勵”即自己激勵自己;“互勵”是指學生之間互為激勵的主體(實施者)和客體(接受者)的激勵形態;通過“激勵”教育,使每一位學生既是激勵的主體,又成為激勵的客體,從而使激勵產生最大的效益。德育工作如何激勵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認為關鍵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激勵體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