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2844
用音樂激發孩子的美感【摘要】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美感教育,它通過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有機結合,把美好的情感用聲音來表達,使幼兒通過感知、體驗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達到陶冶性情的目的。音樂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并不是指向教材的本身,而是充分發掘某一特定的音樂教學材料潛在的教育價值,以促進幼兒音樂素質、能力和性情的發展。
【關鍵詞】激發想象力 敢于創新 音樂學科的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樂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必修身也”的經驗總結;西方哲學家也說:“音樂是哲學的語言,是醫治靈魂,疾病的靈丹妙藥。”可見音樂對促進人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音樂能激發孩子美的情感,幼兒在聽、說、想、動等感受音樂的過程中,情感世界就會變得豐富,充實起來,從而產生主動感受,領略音樂美的積極心態。思維也愈發變得活躍。好奇心也更加強烈。喜歡去探索,了解事物,并主動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其次,音樂能增強幼兒形象思維的發展。幼兒通過欣賞樂曲,自己真切地感受樂曲的情緒。音樂形象的刻畫等等。再次,音樂能增強幼兒智能的發展。那么,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呢?下面談談我的淺見。 在幼兒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中,巧妙安排,有機結合音樂來組織幼兒的活動。 現在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較強,但同時也存在著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易分散的弱點。根據這些特性,我有意識地把音樂活動有機地貫穿于幼兒一日學習和生活中,讓幼兒接受音樂的熏陶。一般,我們都主張幼兒在進餐后半個小時不進行運動或學習活動。但是,如果幼兒教師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兒安靜地休息的話,幼兒很難做到,所以,在幼兒用餐后這一個小時是幼兒最吵鬧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班上幼兒午餐后,我坐在鋼琴前彈了幾首曲子,突然發現剛才還在嘰嘰喳喳說話的幼兒漸漸安靜了下來,大多數小朋友都很認真地聽。我發現了這一喜好以后,在他們進餐前后都放一些音樂(兒童歌曲,圓舞曲,鋼琴曲等)。后來在組織幼兒進教室、入廁、起立、坐下、排隊等動作的時候,我都用鋼琴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來代替口令(或鈴鼓聲),并發現孩子都很喜歡。慢慢地在和幼兒一起聽音樂的過程中,我領著孩子跟著音樂節奏拍手或做一些簡單的韻律動作,還不時地表揚他們進步了、拍得好聽等。往往能讓孩子們玩得興致勃勃。 通過圖畫與講述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音樂是美的,音樂也是抽象的藝術。如何引導幼兒音樂感興趣,使幼兒愿意聽呢? 輕松愉快地學習 在音樂活動中,始終保持一種輕松、自由、寬松的活躍氣氛十分必要,這種氛圍能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并對活動或材料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在活動表現出自我探索和自我創造。 例如:音樂活動中自發活動的孩子們,他們毫無顧慮地摸,敲擊打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