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077
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哈尼族地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淺談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文課不容易上,哈尼族地區農村小學的作文課就更難上,它一直是邊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在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對此感到很棘手,他們始終被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問題所困擾。因為,小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他們一般都是在“學校—家庭”兩點一線中生活。其實農村小學完全可以利用農村的自然條件,從農村小學生活的實際出發,就地取材,因材施教。老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一些饒有趣味的活動,以擴大學生的寫作范圍,以擴大學生的寫作內容,充實寫作內容,從而改變作文教學勞而少功的現狀。 一、教學生學說漢話(普通話),大體可采用如下步驟 (一)設置語境,鼓勵學生敢說 這個語境,就是指讓學生有話可說的環境。教師不僅在課內校內要求學生說普通話,而且要倡導學生.在任何地方都要講普通話(省去先用漢語方言再過渡到普通話這一步)。跟教師交談時講,與同學交流時也講,甚至在家庭中和社會上也講并鼓勵他們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努力創造一種以說普通話為榮的環境。如果學生一下子回答不出教師的問題,教師也不應該大聲地斥責,而是鼓勵學生,用親切的態度耐心地詢問:“你想到什么了?哪里卡住了?”待學生能支支吾吾、斷斷續續地把問題回答清楚之后,可進一步鼓勵:“你講得正確,你成功了!“別緊張,再考慮一下,待會兒看能不能把話說得更好!”如果學生有進步了,教師就應該表揚他:“你講得好極了!真不簡單!讓我們繼續努力!”渴望賞識是人的天性。和藹可親的老師,愉悅、平等的氛圍,會縮短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之產生情感的共鳴。相信教師熱情洋溢的表揚定能使學生激動不已,從而激起學生想說的欲望。 (二)更新語場,引導學生樂說 這個語場,指的是特定的說話場合。教師可以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便于學生人人參與,輕裝上陣,暢所欲言。如課外活動時,學生比較放松,教師可以先作自我介紹,然后引導學生自我介紹,也可以尋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組合,互相作自我介紹。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或做某種游戲,然后引導學生把游戲的內容、過程講述出來;或者可以由教師講故事的前半部分,讓學生續編后半部分;也可以先讓學生做一種小制作,然后把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的方法、過程以及作品的形態等,向大家作具體介紹,還可以讓學生介紹一種小動物,或者讓學生講一件自己親身經歷(或聽說)過的有趣的事……如此設境,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敞開心扉,打開活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訓練語技,幫助學生會說 語技、即說話的技能。學生敢說、樂說了,就要幫助學生會說。憨厚、樸實、熱情是邊疆少數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生跟教師見面打招呼常用的一句問候語就是“你飯吃了嗎?”更有甚者,若去家訪,碰到熱情好客的學生,還會盛情邀你在家吃飯,并會說出要“殺你給雞吃”之類的話。聽到這樣的話,你或許會吃驚,怎么可能出現這樣的病句呢?但你不要害怕,他不是要殺你,你不能取笑他。這是他們少數民族語言的語法所特有的語序,他只不過是把這種語序運用到漢語上了。你應該耐心地向學生介紹漢族順序的常見類型,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梳理語序,依序表達,以養成學生說話時有條不紊,層次分明的良好習慣。應該告訴他是誰(或“什么”)干什么(或“是什么”、“怎么樣”),即是“你吃飯”而不是“你飯吃”,要殺的是雞而不是人。此外,可以引導說法,有時學生心中有話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時教師有必要對說的方法作適當的提示和指導,如在介紹小動物或作自我介紹時,要按一定的順序:說小動物可按“頭—身子—爪子(尾巴)”的順序來介紹;自我介紹則可以從“姓名、年齡、職業、愛好、心愿”等方面來進行。如此不斷訓練,定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二、在學生學說漢話(普通話)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尋找素材: (一)觀賞自然風光,描寫美麗景物 邊疆農村的大自然是絢麗多姿的。春天,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綠葉紅花,百鳥齊鳴。夏天,麗日藍天,晴空萬里,林深葉茂,燕舞蟬鳴。秋天,稻香十里,滿目金黃,天高云淡,神清氣爽。冬天,寒風呼嘯,細雨蒙蒙,濁云濃霧混沌一片。一天中清晨,旭日東升,云開霧散,雄雞啼鳴,大地復蘇。黃昏,夕陽反照,霞光萬道,炊煙四起,荷鋤晚歸,牛羊人欄。人夜,繁星萬點,一月如鐮,清涼寂靜,神秘肅穆。面對如此多彩的景色,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置身其間,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觀賞自然風光。在觀察時,一方面要精心選擇獨具特色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還要隨時交換觀察的角度—觀察靜物,可按時間順序,如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間兩旁及整體,部分等;觀察景物的變化,可按時間順序,如早、午、晚、時、分、秒以及日、月、季節等。有些景物,必要時可以反復觀察。然后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口頭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再把它寫下來,就是一篇像樣的文章。 (二)細心觀察生活,精心刻畫動物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生活只是素材,必須用書本上學的規范化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才算作文。小學作文訓練就是要教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東西,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真實地反映生活。農村,家禽家畜不少,農村孩子從小就與小貓、小狗、小豬、小雞、小鴨交朋友,共嬉戲。可以說,飼養小動物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這些小動物既給他們帶來了樂趣,也為他們提供了系統觀察的機會及學習寫作的素材,能使他們獲得比較全面的感性知識。語文教師的責任,就在于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從中搜集作文的材料。比如,農村孩子就有條件看到母雞是怎樣把雞蛋孵化成小雞的全過程,也可以看到小蝌蚪是怎樣進化成青蛙的全過程,可以了解到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按時間順序說出它們的變化過程及生活習性,然后再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筆下的小動物,一定會栩栩如生,活潑可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