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
[摘要]《西游記》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神魔”小說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和其他三部小說即《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一起被譽為"四大名著"。孫悟空是《西游記》的中心人物。也是作者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一個人物。全書浪漫主義色彩較為濃重,通過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的形象,寄托了人們對現實社會的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本文將從兩個階段來論述這一形象。一是從花果山稱王到大鬧天宮,這一階段他率性而為,天真爛漫;二是護衛唐僧西天取經。在這一階段他為民除害,造福蒼生。無論是大鬧天宮時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還是西天取經時的屈服嫌疑和造福百姓,都是他實現人生意義的過程。 [關鍵詞] 孫悟空 斗爭 率性 英雄
《西游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創造的一部浪漫主義色彩較濃厚的神魔小說。他借用歷史上玄奘取經的故事,寫了很多神佛鬼怪,但最主要的是創造了一個特殊的神話英雄的形象,即孫悟空。他有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神性和樂觀頑強、抗擊邪惡勢力的大無畏精神。更有樂觀大度、詼諧幽默的性格,還有大膽機敏、百折不撓的人性意志。他是古代勞動人民追求理想的化身。這一藝術形象反映了明代后期資本主義萌芽階段,人民追求個性解放,反抗黑暗束縛的社會新思潮,而孫悟空則是人民理想中的英雄。 它無疑是中華民族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而其主人公孫悟空的形象更是有重大的意義。對于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長期以來存在著許多不同看法。有人認為他起初的生活是最自由最理想的;有人認為他大鬧天宮、斗妖、斗神、斗魔的生活才有意義,孫悟空的英雄形象也就是在這些一系列的言語和行動中體現出來的。 一、孫悟空率性、天真爛漫的生活 作者對孫悟空的出世賦予了濃重的神話色彩。孫悟空是非父母的血肉孕育的,而是天地日月精華孕育的石猴。“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柤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具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半府。(1)孫悟空是在日精月華的孕育之下,人們的久久期盼之下的產物,孫悟空誕生時的驚天動地,預示他未來的不同尋常。 果然,石猴第一個勇敢的發現了水簾洞,被尊稱為“美猴王”可謂是“英雄出少年”。在水簾洞里,他們日日歡會,有山有水,有吃有喝。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此時的孫悟空天真無邪,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就連什么是死都不知道。為了躲過輪回,久住天人之內,他又毅然辭眾猴下山,云游海角,遠涉天涯,終于訪得菩提祖師為師,在見到菩提祖師時,他不知自己父母是誰、不知自己姓什么名什么;在他學藝過程中,他直奔主題,直言不諱,一心只想學長生不老之術,天真的認為可以讓他的猴群長生不老。終于學得七十二般變化,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降龍伏虎的本領,可以說是挑戰輪回,挑戰命運。在宿命論的社會,敢挑戰命運的恐怕也只有少數大無畏的英雄可為、敢為,對普通百姓而言,只能是幻想吧。 到此,石猴實現了他的第一個理想,學有所成,這為他日后反抗神權,西天除魔奠定了基礎。 在此,作者還設置了奇特的環境。孫悟空生活在花果山水簾洞,在那里悠然自得,逍遙自在,天真爛漫的生活著,花果山的仙桃修行,奇花異草,水簾洞的煙霞薄霧,這充滿詩意的仙境是作者的理想的樂土,與表面富貴堂皇卻黑暗腐朽的天宮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孫悟空無所畏懼、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一)、孫悟空初期的斗爭 從孫悟空出世到他大鬧天宮失敗,作者一共用了七回的篇幅描寫了孫悟空的基本形象。孫悟空乃是天地之精華匯聚而成,他“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2)他學會了許多的本領,能七十二變,會翻筋斗云。孫悟空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擅闖東海龍宮,向老龍王討要兵器,龍王命人拿出了大刀,他三下兩下就把它弄斷,拿出了叉,他嫌“太輕,太輕。”拿出方天畫戟,他還是嫌“太輕、太輕。”終尋得定海神針鐵如意金箍棒和一身的行裝行頭,他才滿意而歸;在花果山自稱王,無憂無慮,無拘無束 ,無法無天,歡歡喜喜,但是統治者對他不放心,對他進行了第一次招安,在天上給他安了一個官職—弼馬溫,后來聽說這個官職級別非常低下,他非常氣憤,他丟了官帽和官服,打出天宮回到了花果山,又自封為“齊天大圣”。玉帝知道之后派人多次征伐都以失敗而告終,玉帝只得認可了他的封號,于是他又“歡天喜地的”在天宮里快活,但因王母娘娘所設地蟠桃沒有設他的坐席,他很傷心,覺得自己又一次的上當受騙了,他攪了蟠桃大會,偷吃了仙丹,又打出了天宮,回到了花果山。 之后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私自修改了生死簿,返回人間。玉帝對他的一切都是不放心的。其實孫悟空一而再再而三的大鬧天宮,并不是有意要對玉皇大帝為代表的天宮統治地位進行挑戰,而是自身自由遭到了威脅。他是在維護自己的自由而斗爭。他那種敢說敢打、敢拼,爭取平等自尊的個性,看了真讓人歡喜,讓人激動,現代社會是倡導這種孫悟空式的挑戰權威的精神的。在這過程中也反映出了他性格的叛逆性。 (二)、孫悟空為民除害、造福蒼生時的斗爭 孫悟空為除害、造福蒼生是在他取經的過程中。他戰敗之后,五百年的煉獄生活使他被逼皈依佛門,保護唐僧求取真經。但是他那種不畏艱險、無所畏懼、不屈不撓、不斷進取的性格和初期是一致的。他能克服烈火、狂風、流沙、大河萬水千山等各種自然險阻,戰勝了石妖、山妖、水怪、惡獸、毒蟲等各種妖魔鬼怪的磨難;化解了師徒四人間的種種矛盾。機靈敏捷的猴性,變化無窮的神性和樂觀頑強的精神,也是在他們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路西行,除魔扶正,懲惡揚善,也體現了他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到西天后他被封為“斗戰勝佛”.斗、戰、勝正體現了這一形象的突出持點。 取經路上遇到的妖魔真可謂是形形色色、神通廣大,有的來頭還不小。但不論是什么樣的,只要是妖魔,孫悟空都不放過。用他那雙火眼金睛及時識破他們,消滅他們。孫悟空與妖魔的斗爭有時也常處于下風;有時是師父、師弟被妖怪攝去;有時是被妖怪奪走了金箍棒以致沒有稱手的武器;有時甚至是自已遇到生命危險。如在小雷音寺被關在妖怪的金鐃中險些悶死;在火云洞被紅孩兒的三味真火熏得暈厥;在車遲國與三位充當國師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調芭焦扇等情節都充分體現了悟空遇到困難從不氣餒、從不服輸、依然抖擻精神,保持著旺盛的戰斗意志和充沛的戰斗熱情,從不象唐僧那樣,一聽到有妖怪,就“坐個雕鞍不穩,撲的跌下馬來,掙挫不動,打了一倒退,遍體酥麻,兩腿酸軟”,也不象豬八戒那樣愛說喪氣話。孫悟空他還有一股韌勁,深入巢穴,糾纏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戰斗風格。他在掃蕩妖魔的斗爭中,為了杜絕后患,他不僅奮力斗殺妖魔,而且追根尋源,要從根本上消滅妖魔再生。在取經途中,面對有些妄圖想吃唐僧肉使自己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從而破壞取經事業的妖魔,有憑恃妖術欺騙百姓逞其狙獪之奸的妖魔,有取媚當道,欺君誤國,陰謀篡奪帝位的妖魔,有占山為王,大施威虐,荼毒百姓的妖魔,還有其他出于不同目的自私的,鼠竊狗偷式的各種妖魔。盡管這些妖魔形態不一,變化多端,孫悟空都同他們糾纏到底,不制服他們就決不罷休。比如:在盤絲洞,唐僧被蜘蛛精從肚臍中冒出的絲繩吊在房梁上,悟空為救師徒,同妖精進行了斗爭,蜘蛛精也顧不上吃唐僧肉而逃跑。孫悟空救出師徒后,于是一把火燒了盤絲洞。當他們行不多遠,師徒四人見了一座道觀叫“黃花觀”,便進去休息,不料道長乃盤絲洞妖怪的師兄,女妖逃離盤絲洞后正在此躲避,得知唐僧師徒在此經過,女妖便向道長哭訴了事情的經過,并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道長聽后,取毒藥沾在紅棗上,又將紅棗放入唐僧師徒的茶杯中。唐僧、豬八戒、沙僧未加提防,飲了茶后中毒倒地,幸虧悟空機警,沒喝那杯毒茶,于是與道長打斗起來。七女妖也趕來助陣,孫悟空撥下一把毫毛變成無數孫悟空同妖怪們斗爭到底,打得女妖們直喊“饒命”。悟空勒令老道送出師父和師弟,不然就打死這些蜘蛛精,女妖忙求老道趕快放了唐僧他們,可老道卻說要吃唐僧肉,孫悟空聞言大怒罵道:“既不還我師父,且看你妹子的下場!”說著揮動鐵棒,把女妖打得稀爛。接著又與老道戰了幾十回合,道長見不是悟空的對手,就剝下衣裳,從兩肋下放出萬道金光將悟空罩住,悟空變作穿山甲,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正在悟空不知所措之際,得到黎山老姆毗藍婆婆相救,于是悟空救出了師徒,又將道觀一把火燒成了灰燼。(3)因此,如果悟空跟妖怪斗爭的次數越多,他的戰斗欲望就越強烈;他跟妖怪糾纏得越久,斗爭的經驗就越豐富。也正因為悟空的這種機智,勇敢,百戰百勝,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戰斗意志和戰斗熱情,到西天取經后他終于獲得了“斗戰勝佛”的稱號。也為老百姓除了種種禍害。這時期是他實現人生意義的重要階段。 三、孫悟空流傳千古的英雄人物形象 孫悟空自稱美猴王、齊天大圣,是《西游記》中塑造最成功、最受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勞動人民所喜愛。(4)他是花果山上一塊仙石聚天地精元匯集而成的,拜菩提祖師修成了與天同壽的真功夫,會七十二變,一個筋斗能翻越十萬八千里。以一根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能大能小隨意變化的如意金箍棒為武器,他大鬧天宮,打敗了十萬天兵天將。后被二郎神捉住,投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了四十九天,絲毫未受損傷,還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世間一切妖魔鬼怪。玉皇大帝束手無策,只得請出西天如來佛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 孫悟空運用智慧對付妖魔的手段很多。他或變作小飛蟲鉆進妖魔的肚皮,或變成妖魔的親友,或奪取他們的寶貝,或搗毀他們的巢穴或將計就計,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比如:第八十四回,師徒四人來到滅法國,趕上國王要殺一萬個和尚,孫悟空就把那些王公大臣們都剃了光頭,國王、王后、文武百官一夜之間都成了和尚。這使國王幡然醒悟,停止了荒唐的舉動。比較扣人心弦是其在平頂山和金角、銀角大王的戰斗,孫悟空多次行騙得他們的幾件寶貝,卻又多次失手被擒。表現戰斗的激烈性、復雜性。在脫困后,孫悟空分別化名為者行孫、行者孫,來迷惑對方,正所謂“兵不厭詐”,從而出其不意,克故制勝。 胸襟坦蕩、心胸開闊,有王者風度。孫悟空能夠取回真經,不僅因為他胸襟坦蕩、胸懷大局、信念堅定。他不計較豬八戒的小話,不怨恨唐僧的誤會責難,而是任勞任怨,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這一點現代社會的人類必須多向孫悟空學習。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假猴王打傷了唐僧,搶走了行李,并說他要親自上西天取經,送上東土,算他的功果,立他為祖,萬古傳揚。而孫悟空被師父驅逐,便到觀音那訴苦卻沒想到取而代之的是觀音的批評,但孫悟空光明磊落,百折不回,認真負責。真假猴王兩相對比,假猴王自私自利,孫悟空則光明磊落,不計個人得失,有大丈夫氣概。對取經事,孫行者有更深刻的認識。一路之上他多次勸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一但只是扭出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三藏問:“走了四五年,怎么還得不到?“這不禁使人想到毛澤東的一句話:“革命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孫悟空又說:“若依老孫看時,這把青天屋瓦,日學做窗欞,四山五岳為梁住,天地猶如一敞廳!”(5)這樣偉大的氣概,確能擔當取經這項偉大的事業。 正是因為他膽識過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東海龍宮,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并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他是一個全國人民愛而敬之,崇而拜之的神話英雄人物。他被當作正義的化身,大智,大勇,大力的楷模,成為我們民族文化中值得自豪的傳奇人物和文學典型。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加快,必然要求人們學習權威,進而挑戰權威,而孫悟空的大無畏,敢于挑戰的精神將是人們學習的楷模,孫悟空是現代社會理想的英雄,孫悟空精神必將大行其道。可以預言,在崇尚科學和民主的社會,各行各業必將出現一大批孫悟空式的骨干力量,他們必將成為時代的先鋒。 總之,孫悟空是古代小說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角色之一,他對神佛統治權威的蔑視與反抗,對妖魔邪惡勢力的斗爭與掃蕩,以及他在和神佛、妖魔斗爭過程中的堅強、勇敢、機智和樂觀,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喜歡的。 孫悟空的形象不愧為我們偉大民族力、智、勇的結晶,《西游記》堪稱是我們偉大民族無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智慧的寶藏。可以說,不但在我國文學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學史上,孫悟空也是具有永久藝術魅力的偉大的典型,《西游記》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積極浪漫主義的藝術瑰寶,盡管免不了還有封建的、唯心主義的糟粕參雜其中,即使屬于民主性的精華也總不免帶有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階級的胎記。 注釋: (1) 原著第一回。 (2) 同(1) 。 (3) 原著第七十二回。 (4) 陳剛主編的《西游記》2001年9月第1版。 (5) 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六回,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第一版。 參考文獻: 1、《西游記》原著。 2、吳承恩《西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第一版。 3、陳剛主編的《西游記》(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