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漢語言文學論文

          一個孤獨的守墓人

          本論文在漢語言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一個孤獨的守墓人
                                              淺析巴金筆下的覺新形象
           [摘 要] 覺新是一個受傳統文化熏陶又受新思潮影響,眼見舊制度必然滅亡卻又竭力去維持的孤獨的守墓人,他的性格是愛家及愛家人、善良和懦弱,他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性格,原因是①他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地位——長房中的大哥②他成長時代受盡了封建社會的教育,卻又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影響。③他還有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從總體上看,消極的、守舊的、落伍的一方才是覺新思想性格中的主導因素,他最終無法跨越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所屬的家庭而獲得一種健全的、進取的、獨立完善的現代人格,他最終只能成為封建家族的最后一位守墓人。
           [關鍵詞]覺新  守墓人 
           
           巴金筆下的《家》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人物,如高家大家庭家長高老太爺,性格軟弱的覺新,叛逆的進步青年覺慧,活潑聰慧的鳴鳳,還有毀于封建禮教的大家閨秀梅表姐等等。如果說高家就像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墳墓,那么高老太爺就是這個墳墓的代表;覺慧就是那墳墓的掘墓人;鳴鳳、梅等溫順善良軟弱的一群女性則成為了墳墓的殉葬品;而覺新既不能奮起抗爭,又不能茍安于舊的生活秩序,所以他只能在夾縫中生存,他只能成為一位孤獨的封建宗法專制制度守墓人。
           首先,我們來看覺新的性格特點:
           (一)愛家及愛家人在覺新性格起主導作用。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家,我們都愛自己的家,覺新更不例外。他從小在愛的環境中長大,從出生就萬千寵愛集一身,所以即使高家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他仍然愛它;高家逼走了覺慧覺民這些他最親的兄弟,他仍然愛它;高家害死了瑞玨等一些善良的女性,他也仍然愛它。愛使得覺新在思想上總想讓這個家完整、美滿,在行為上總是把這個家的利益放在最高處,從而自覺的維護這個家。
           覺新的愛家更表現在他愛這個家庭里的每一個人,他愛這個封建家庭的家長們,所以他尊重他們,是個好兒子;他愛他的兄弟姐妹們,所以他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他們,是個好兄長;他關愛這個封建家庭親戚們,所以他盡心竭力的為他們辦事,是個好親戚;他愛護這個封建家庭的下人們,所以他體諒他們,是個好主子。“因為愛,所以愛”,覺新因為愛這個家而愛這個家里所有的人,以及與這個家庭有關系的人。正是因為“愛”,所以覺新才會萬事以家為先,積極地維護這個家庭。
           (二)善良是覺新性格中的根本。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中國自古以來人性本善,所以覺新接受了舊式的教育,“善”在他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善”讓他在行為上總是為別人著想,因此他可以無償的為這個家里的所有人服務:如對于高老大爺的命令,還有沈氏、馮少奶的祈求,他總是唯唯應命,充滿自信地答應完成。再如姑媽四爸請他幫助買衣料,他二話沒說就領著他們去了;外婆、舅舅請他幫忙操辦蕙的出閣、枚的婚禮,他也毫不猶豫的完成了。周老太太稱贊他“辦事情比他的大舅還能干”;三太太張氏認為“大少爺自來就會辦事”,“他給人辦事比替自己辦事還熱心”。
           覺新的善良還表現在他對很多人都很好,哪怕是曾經傷害過他的人。如當他看到被惡運打擊的枚少奶奶在他面前痛苦流淚時,看到在家族內斗爭失敗的沈氏在他面前傷心啜泣時,他想起她們的遭遇,也忘了往日的厭惡而對她們表示了同情與安慰。
           善良是覺新性格中的根本所在。
           (三)懦弱與順從是覺新性格中的主體。
           覺新的性格中最大的弱點是懦弱。他的懦弱是社會所賦予他的,是長子這個非凡的地位所賦予他的,他覺得他所做的只是在履行他的職責,因此他的懦弱傷害了他自己和不少他珍愛的人。比如,他出國留學的夢想破了,他心愛的梅嫁與他人,他深愛的妻子慘死郊外。這些全是他懦弱的原因造成的結果。覺新自己曾感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只有犧牲的資格。”可是,他那毫無原則的懦弱順從,犧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別人的幸福甚至性命。覺新曾形容自己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在受沈氏、王氏的氣之后他又痛苦地對覺民和淑華表白道:“我這一輩子是完結了。我曉得我不會活到多久!”其實,那時的覺新只不過是一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只不過因懦弱的心態使他未老先衰,使得他“像一個判了無期徒刑的老監犯”。
           “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如果說是出于無奈,那么“沒有反抗的意思”則完全是因為他性格的懦弱,懦弱到毫無疑義的聽從著家人的擺布。覺新的悲劇與他自己的懦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覺新的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他具有的是多方面的復雜性,我們不能單方面的說他是不抵抗的,說他是封建勢力的幫兇,“覺新是沒有青年的青年”,他被封建的思想腐蝕了靈魂,可他又在新思想的鼓動下,進行著最激進的抗爭。因此覺新毀滅了,由于種種原因他做了一個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妥協于這個家庭,把年輕人應有的理想、追求埋葬了,顯得老氣橫秋。
           覺新的性格讓我們不禁思考:他身雙重人格形成的思想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他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地位——長房中的大哥 。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男輕女,尤其是家庭里每代中的第一個男性,更是這個家里的頂梁柱,也叫 “承重孫”,也是這個家業的繼承人,因此大家庭的未來責任由他來負,所以覺新從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我們看覺新的成長過程:他面貌清秀,自小就很聰慧,在家里很得雙親的鐘愛,上私塾時也常得到先生的贊美。看見他的人都說他日后會有很大的成就。他上學時對化學很感興趣,本打算畢業以后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中去繼續深造,他還想去德國留學,那個時候他的腦子里充滿了漂亮的幻想。但是父親的一句話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讓他的想法都只能是停留在他的腦海中了,在他的心中縱然有一千個一萬個的不愿意,但是他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就必須服從,他因著自己所處的家庭地位而喪失了所有的反抗能力,他所能夠做的只是服從象征著統治階級的高老太爺的一切的安排。再有在覺慧的問題上也同樣是這樣,他想幫助他,卻又放不下他那個在家庭當中具有非凡意義的“大哥”稱號;在瑞玨的問題上,他不想讓瑞玨到外面去生產,但是他又拗不過作為長房長孫應對家里其他人交代,所以送走了瑞玨,導致了瑞玨的離世。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覺新的成長過程中,他時刻被關注著,時刻被人們提醒著他的身份,時刻被封建的大家長教育著該怎樣去做,因此他的成長環境就練就了他作為長房長孫該有的行為和思考方式,所以說他是注定不能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問題的人。
           再有我們看長大后的覺新在大家庭中地位:覺新的長輩有高老太爺以及克明、克定等,同輩有覺民、覺慧、淑貞、梅、瑞玨、琴等,下等人有鳴鳳、婉兒等,覺新是貫穿這些人的樞紐。高老太爺作為封建家長,有什么旨意、決定都要覺新向下傳達,并讓他去貫徹執行,而覺民、覺慧對高老太爺的旨意和決定有什么不滿和反抗的情緒,氣首先發泄在覺新身上。另外,高老太爺在得到下面的反饋信息后,如果認為貫徹得不好也要訓斥覺新。在高家外,覺新又是聯系高家和張家、周家、馮家等大家族的紐帶,他經常被張家、周家大家族的長輩支使,有什么事情需要聯系、幫忙、辦理往往需要覺新出面,他不管不行,管得不好要得罪人,管得好也要得罪人。這些都因為他是高家的長房長孫,這些事情都必須是由高家的長房長孫來完成,所以覺新沒有選擇。
           正由于他的這樣一個地位,再加上他所受的教育,舊意識的沉重的十字架,已經將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盡,也造成了他懦弱、順從的性格。他永遠也不能夠打破舊意識,那么他只能一再妥協妥協,不自覺的維護了封建的宗法制度,守護那座墳墓。
           ② 他成長時代受盡了封建社會的教育,卻又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影響。
           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其文化思想淵源流長,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應該算是儒家思想,儒家“孝”“善”的觀點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這種傳統文化對覺新的性格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也造就了他的悲哀。其直接影響就是讓覺新在日常生活中逆來順受,自欺欺人,得過且過。比如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不得不遵循封建傳統思想所框定的原則,孝為先。他總是聽從作為最高統治者象征的高老太爺的安排,不管這個安排是否準確。又如覺新與梅芬青梅竹馬,從小到大感情一直都很好,他們對自己的感情也有著美好的向往。梅芬期望著她那心愛的大表哥能夠給她帶來終身的幸福,但是她錯了,覺新有這樣的心卻也沒有這樣的膽量,他是封建傳統思想培養出來的典型的孝子,他不可能去違反封建家長給他作出的任何決定,因此他一句反抗的話也沒有,而且也沒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一味地點頭,表示順從他父親的意思。總之,覺新所受到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太過濃重,他又過分的吸收了它們,封建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著他的決斷,封建的禮教吞噬了他原本純潔的靈魂,使他的心變得傷痕累累。
           覺新雖然生長在封建的舊家族當中,受的更多的是封建傳統思想的熏陶,但是也由于他所處的時期是新思想注入舊社會的一個非凡的時期,他同時受到兩種思想體系的影響,兩種思想存在太多的差異性,他也因此經常徘徊在痛苦的邊緣。覺新所經歷的非凡時期是五四運動時期,那時候中國的傳統文化第一次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中西兩種類型的文化信息交匯合流,影響了一批批的青年學生,覺新就在這一時期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比如覺新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也閱讀了一些新書報,吸取了一些新的養料,這些在覺新的心靈上猛烈地的撞擊,與他所接受的傳統封建教育產生沖擊,所以使其在痛苦煎熬中迷惑徘徊。
           總之,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卻并不覺得矛盾,以致在專制和壓迫的面前不斷的妥協屈從。在那樣的一個家庭當中,從小就使他養成了用“理智”進行思考的習慣,他是這一個大家庭當中的頂梁柱,不得不從自己身上作出一定的犧牲,因而他經常只是一個人承受著痛苦的煎熬。所以覺新自身的力量是薄弱的,他不能改變舊的一切,反倒常常以舊禮教舊制度的維護者的形象出現在弟弟們面前,勸弟弟們屈服,因此他也只能做一個封建社會的守墓人。
           ③ 他還有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
           中國的知識分子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他們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熏陶,一方面承載了歷史的重負,另一方面又比一般人更早地感受到新的思潮。于是,五四時期的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都像覺新那樣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重負使他們無法擺脫舊羈絆而輕裝前進。例如覺新就是這樣,在五四后,中國歷史處在轉折時期,覺新作為知識分子,自然比其他普通人多感覺到一點新的氣息,覺新雖然看到了舊制度對人的毒害,但是也看到了新的希望,可他只是在黑暗中眺望光明。覺新因為不能放下舊知識分子的歷史重負,無法忍痛割斷與傳統的血脈聯系,無法輕裝地邁出關鍵性的一步,所以在新舊兩個陣地里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作為人的獨立人格和價值,成為“站在中間的人”。像覺慧那樣的知識分子可以擺脫傳統的束縛而形成自己獨立進取的現代人格,但對于像覺新及更為廣大的知識分子來說,邁向新世紀畢竟只是理想中的奢望。“陳舊的東西總是力圖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復和鞏固”。因此,覺新這些長子們雖然有所覺醒,但總是小心翼翼、顧慮重重、縮手縮腳,雖然也接受了新的教育,然而封建傳統思想在他們思想中留下的深厚積淀使他們無法割舍與舊家庭的情感。
           覺新是奉行“不抵抗主義”的,他拋棄了個性,拋棄了自由 ,他維護著本應推翻的舊社會、舊制度,他用他“作揖主義”哲學,辦事處世以求得到大家的滿意,以至對得起九泉之下的父母雙親,他的不抵抗,他的中庸之道,都成為封建勢力推波助瀾的工具、幫兇。
           
           魯迅曾說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五四”運動驚醒了覺新的夢,卻沒有一條現成的路讓他走,所以他不敢立足于“破”,只能痛苦地徘徊在舊家庭的門檻里。 他既受到了舊禮教的迫害,又時時處處以舊禮教為處世行事的最高準則;既渴望著自由解放,又無力與舊家庭決裂;既嚷著要為別人犧牲自己,又常常讓別人為自己的孝道而犧牲;既想為國赴難,又缺乏沖出舊家庭的勇氣;既極其痛苦,又在麻木中茍且偷生;既追求新文化,又無法割舍與舊文化的聯系。他對舊家庭始終有所留戀,有所幻想,但又無力承擔起支撐衰敗大家庭門楣的重任。所以他最終無法跨越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所屬的家庭而獲得一種健全的、進取的、獨立的、完善的現代人格,因此他最終只能成為封建家族的最后一位孤獨的守墓人。   
           
          參考文獻
          [1]《巴金全傳》陳丹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2]《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3]《激流三部曲》巴金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4]《中國現代文學史》鄧英華,于寒[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5]《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主編錢谷融,奧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
          [6]《談影片〈家〉》《巴金全集》第18卷
          [7]《中國現代文學史》(武漢大學出版社)吳宏聰,范伯群
          [8]五幕話劇《家》(《重慶文化》2010年第1期),王宏亮


          上一篇:論《三國演義》人物描寫--免費論文 下一篇:論張愛玲小說的“蒼涼”意識--免..
          Tags:一個 孤獨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