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措施 [摘 要] 個性化閱讀教學已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熱門話題,有關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層出不窮。為此,我們要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定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構建開放活躍的課堂教學格局; 教師要積極想象教學策略,進行開拓創新,全面提升閱讀教學的策略,實現教育教學形式的創新,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措施
廣大的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較差,提高成績難度較大,是現在和今后很長段時期語文教師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問題。要想改變目前初中閱讀教學的現狀,必須全面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需要擴大閱讀范圍 ,傳授閱讀教學方法,擬定學生閱讀計劃 ,立足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閱讀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探索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閃光點。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心得,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一、擴大閱讀范圍,拓展學生視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語文老師第一要解決的就是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只有大量的閱讀書籍,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并學會如何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更能增強學生的語感,而語感正是學習語文的必要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學生去閱讀書報,只要是學生自覺的閱讀行為,老師都應該鼓勵。當然,首先書籍應該是健康的,看書時間安排應該是合理的。很多老師一看見學生看與學習無關的書,不能區別對待,死守一個原則:一律不許看。 這樣做不但嚴重挫傷了學生自覺閱讀的積極性,還使學生形成錯誤思想:在校學習期間,不能看與學習無關的書。學生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工作就很難推進。只有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才可能拓展學生視野,才有可能增強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學生的各種閱讀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傳授閱讀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門路和程序。語文教學只有把讀、寫、聽、說的方法教給學生,才能使他們的語文能力逐步形成和發展。具體到閱讀教學,筆者認為,教師對課文的處理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把課文講懂、講透上,而要善于從課文中抽象出具體的閱讀方法,教給學生舉一反三的本領。 怎樣才算教會學生閱讀呢?葉圣陶先生說:"需要翻查的,能夠翻查;需要參考的,能夠參考;應當條分縷析的,能夠條分縷析;應當綜觀大意的,能夠綜觀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夠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義有疏漏的,能夠指得出它的疏漏之處。" 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實踐,在實踐中閱讀。閱讀是由多種心理因素參與的心智活動,必須講究方法。他還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才能充分地獲取閱讀信息,也才能在課外自由而有效的閱讀。 1、教給學生閱讀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據作品文體特征,抓住閱讀重點。如閱讀文學作品,要通過人物、情節、環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如《故鄉》一文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人物閏土、楊二嫂的變化及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來理解文章的主題。 (2)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培養學生從細微處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分析某個細節,某個動作,某種心理,或者某個貼切傳神的用詞,理解文章的某種思想或某種情感。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導學生找出菲利普夫婦見到于勒時的神態、動作及語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異,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人情比紙薄的人際關系。 (3)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歷史時代情況,培養學生綜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閱讀文本,必然要將作者與歷史、時代相結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內涵。如教學《藤野先生》一文,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魯迅當年的思想狀況,就不難理解文中對清國留學生的冷嘲熱諷和對日本一些"愛國"青年學生的憤慨之詞。 2、教給學生精讀和略讀的方法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種基本閱讀方法。 精讀是一種通過粗讀、細讀、反復讀、一字一句地讀,直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從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閱讀方法。 三、立足課堂教學 張揚學生個性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應付考試。課堂上,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分析優美語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實則老套。這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誤區。 其實,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很好的閱讀教材,我們不能一味地講解,而應當把每一篇課文當成閱讀練習,為學生設計恰當的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師則適當點撥,這才顯示出老師導的作用,而不是主觀的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去欣賞,去實踐,這才是課文教學的重要目的,無形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語文鑒賞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 教師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體驗、審美水平要高于學生,是學生閱讀的向導,是文本與學生的中介,而不是閱讀的主體,課堂是師生共同研討的陣地,師生一起學習、討論和分析,引領學生自己去閱讀、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內涵、情感,只有富有個性化性地閱讀才是真正意義上實現創造性地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的認識,教師應該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激勵、多賞識。只有這樣,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從而培養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信心,學生的閱讀素養才會不斷提高。 四、培養閱讀興趣 養成良好習慣 現有些學生寧肯把時間花費在看電視、玩電腦上,卻不喜歡讀書。他們看起來聰明伶俐,見聞廣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識雖多卻流于膚淺。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農村初中學生少有閱讀習慣,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圍、文化場所等。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做法是: 1、保證時間和數量。每天課外閱讀半小時,閱讀量不少于3000字。 2、養成閱讀時動筆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天閱讀必定做好摘記,摘錄文中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如果當時沒有記錄的,一定要及時補上。 3、以寫促讀。每周至少寫一篇讀書筆記(心得),每篇300-400字。 4、組織交流與互查。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用來組織閱讀摘記和筆記的交流和互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總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語文教師自身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文化底蘊、文學修養,把自己修煉成一個書香味濃郁的語文老師,讓學生從你身上受到人文素養的熏陶。讓我們一起從農村初中的閱讀教學實際出發,銳意進取,大膽創新,去努力挖掘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亮點,探求新教法。
參考文獻 1 葉符生;教師在提高農村中學生閱讀能力中的作用[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楊樂科;用觀念和方法提高農村初中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1年03期 3 劉閩英;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董蓓菲;如何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J];語文建設;2004年03期 5 勵芒偉;論閱讀教學的陌生化原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年01期 6 馮曉云;更新基礎理論 重構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年11期 7 王金霞;閱讀美文指導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年12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