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阿Q正傳》 [摘 要]《阿Q正傳》是魯迅現先生“五四“以來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說,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在《阿Q 正傳》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麻木健忘的阿Q的形象,把這個人物的精神勝利法稱之為阿Q精神。阿Q精神的產生并不是單一的,表現在當時社會的諸方面,也具有社會的普遍性。 [關鍵詞]作品評析 作品和革命 精神勝利法 社會環境 社會影響 一、作品評析 我覺得,就目前來說,我們文學評論界對魯迅的作品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的思維中。我們說到啊Q,就會想到他的精神勝利法。談到精神勝利法,我們就會想到民族劣根性,這精神勝利法似乎成為民族劣根性的代名詞。我們談到孔乙己,就會想到他的自命清高,想到科舉制度,我們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認為他是一個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然而我們卻很少從作品的另一個方面、另一個角度來認識這些東西。的確,阿Q的身上集中的展示了精神勝利法。但是作為一個人,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值得讓人同情的,我們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應該有新的認識、新的定位。 二、作品和革命的聯系 魯迅有很深的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是我們理解作品的一把鑰匙。過去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的把作品與革命聯系起來,與時代聯系起來,但是我們卻很少聯系作家心理特點,造成對作品理解的單一性。的確,阿Q有著革命的要求,這種革命性是自發自覺地,從他的身上我們也能感受到蘊藏在農民身上的那種強烈的革命愿望。從阿Q的身上我們也能感受到辛亥革命存在的缺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喚醒像阿Q這樣的民眾來參加革命。但是,對阿Q來說,革命其實是與精神勝利法一樣,是阿Q獲得自我精神滿足的一種方法。沒有革命,阿Q恐怕一直要精神勝利下去。魯迅就多次說過,尚不革命,我的阿Q也不革命,既然革命了,我的阿Q自然也要革命。 三、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具體表現 阿Q的精神勝利法,就是他盲目自尊、夸耀過去,幻想未來,低能護短,自我安慰,始終不能清醒的面對殘酷的現實,不能正視自己的恥辱和仇恨。他受到了強者的打罵和侮辱之后,轉眼之間就忘記得干干凈凈。他無力抗擊強者,就去欺辱比他弱小的人,以求的精神上的平衡和解脫。在《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兩章中集中體現出阿Q這一性格,從諸多方面得到表現。 第一,自尊自大。阿Q在未莊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就連她先前的“行狀”也渺茫。而阿Q自己也不說,獨有與人口角時候間或說:“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什么東西!”阿Q是個極其卑微的人物,而未莊的人全不在他眼里,對于兩位“文童”也有以為不值一笑的神情,不表示推崇他想:我的兒子將來會比你闊的多啦!一個連老婆也沒有的短工居然以為他將來一定會有兒子,而且比未莊的兩位“文童”還闊得多,這是多么逗人發笑。甚至瞧不起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長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里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當別人嘲笑他頭上的癩頭瘡疤時,還說:“你還不配……”仿佛在他頭上的是一種高尚的光榮的癩頭瘡,并非平常的癩頭瘡。 第二,自欺欺人。阿Q與人打架,阿Q在形式上被打敗了,被人揪住辮子,在墻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他心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于是他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在賭錢贏得一堆洋錢被搶而無法解脫“忽忽不樂”時,就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的臉上連打了兩個嘴巴,打完之后,變心平氣和起來,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個自己,不久也仿佛是自己打了另一個一般,怒氣全消,便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躺下了。當他被關進牢房時,他便“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當他被拉去殺頭時,他便“覺得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也未免要殺頭的”。 第三,自輕自賤。阿Q在未莊被閑人揪住辮子在墻上碰頭而且要他承認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時,他就說:“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嗎?”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除,余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被人碰了幾下頭,他還是那么想得開。 第四,欺軟怕硬。阿Q的欺軟怕硬主要體現在他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看不起,動手動腳,大肆其輕薄。在菜園偷蘿卜時被發現,還詭辯:“這是你的?你能叫的他答應你么?你……”與王胡打架輸了,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對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一看見便上去打。而對于趙太爺,他只有被挨打的份,當假洋鬼子的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 阿Q的麻木健忘也是驚人的,即使剛被打完,他立刻忘記被打,而且很快便飄飄然起來,他是永遠都得意。 四、社會環境 阿Q的生活經歷,他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他的特征獨特的性格,造就了阿Q精神勝利法。我們從文中不難發現,阿Q所遭受的痛苦是巨大的,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他沒有妻室,自然難免要幻想女人,幻想女人,就難免要對鄒七嫂動手動腳。阿Q期望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社會不容許,現實條件不容許。他處處受氣,處處遭人白眼,他沒有什么辦法來改變這一切,他只能通過欺負比他更弱小的人來發泄他對社會社會的憤怒。當他失敗后,只能通過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我們讀作品,覺得阿Q 滑稽可笑,其實在這滑稽可笑之中,包含著許多心酸的淚。可以這么說,精神勝利法是阿Q的心靈撫慰劑。除了這,別無他法。阿Q所以要革命,就是想通過革命,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受欺侮的狀況。雖然他對革命的認識是錯誤的,他是從他自己的需要來設計革命,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革命要求,也才見出阿Q的農民的本質特征。我們認為,作者通過阿Q并不是要展示我們國民的劣根性,精神勝利法也不是作品主要揭示的問題,而是通過它的精神勝利法,更多的揭示阿Q的的悲劇人生。悲劇性是作品的主旨所在,是作品的原始意義。 五、社會影響 作者的高明之處不是寫出了精神勝利法,而是為我們寫出了生活在下層的廣大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狀況。作品的深刻之處通過阿Q這樣一個人的悲劇性的命運的揭示,使人們對現實生活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喚醒人們來關注他們的命運。魯迅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驗。他的深刻來自于他的冷峻。他對社會人生不是抱著羅曼蒂克的幻想,他總是從一個真實的層面上來展示他作品的人物的生活經歷,在日常的生活層面上來展示他們的命運的變化與發展。我們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阿Q的精神勝利法,才能對作品做出正確的解讀。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