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百年孤獨》對中國小說的影響 —《百年孤獨》與中國當代小說的情結 提綱:本文通過對《百年孤獨》的時間設置,情景轉換,敘事技巧三方面來討論其對中國 當代小說的影響。 敘述《百年孤獨》的文學地位及其影響。 分析《百年孤獨》的藝術手法與中國當代小說的聯系。 討論《百年孤獨》的敘事技巧和其隱藏的時間邏輯關系。 從《百年孤獨》的寫作藝術來看中過當代小說,反映其對中國小說的影響。 最后通過馬爾克斯自己對《百年孤獨》的看法,再一次說明百年孤獨的內在文學價值。 [摘要]: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對于新時期中國小說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傳播與接受心理的角度,《百年孤獨》在“尋根文學”、“先鋒小說”、90年代“新歷史主義小說”、“家族小說”中都能找到諸多影響因子。從某種意義上說,《百年孤獨》為中國當代小說確立了一種文本典范。 [關鍵詞]:《百年孤獨》 魔幻現實主義 影響 當代小說 加西亞·馬爾克斯作為哥倫比亞當代文學的代表人物.不僅在拉丁美洲.而且在全世界都被稱為當代杰出的作家。他作品的主要特色是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將現實與神奇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其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就是他展示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經典之作,被稱為是“繼《堂吉訶德》之后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馬爾克斯也憑此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獨》是一部以喜劇的、超現實的、神秘的寓言形式來表現拉丁美洲百年歷史和現狀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虛構的小鎮馬貢多為背景, 以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為描寫線索,對一個古老的村鎮、一個古老的家族進行了一番現代文明、現代意識的觀照和審視。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哥倫比亞近百年來的歷史變遷:移民、內戰、侵略、獨裁、天災、愛國運動等,也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百年孤獨》將歷史融匯于神話史詩的氣氛之中,按照循環往復的結構,將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糅合在一起,把現實與幻想、直描與隱喻、寫實與夸張、嚴肅與嘲諷結合起來。將民間傳說和神話鬼怪穿插于現實生活之間,將讀者帶進了一個真假難辨的奇異世界。從文學的更深層面來看,《百年孤獨》在接受角度的“繁榮”應該直接歸因于潛藏其中的巨大的文化心理認同。《百年孤獨》在當代中國深受歡迎。甚至大有不讀便“落后形勢”之勢。《百年孤獨》的誕生與中國文學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實文化語境。首先,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在主題內容上多涉及家族和歷史,創作手法上呈現出變形、夸張、象征、神秘等特征,這恰與中國豐厚而深遠的史傳、志異、傳奇式的文學傳統相應,而且中國大陸幅員遼闊,地域文化復雜多樣,這也為《百年孤獨》的傳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無論是扎西達娃、馬原筆下的西藏.還是“尋根派”展現的姿態各異的地域風情與文化景觀。我們都不難從中發現現實與神話、真實與魔幻其實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距離。它們或許就是人們身邊活生生的現實壓抑或歷史記憶。莫言在談及自己1985年創作時明確表示其思想與藝術上都受到《百年孤獨》的影響,并將馬爾克斯視為自己寫作資源的“兩座灼熱的高爐”之一[莫言:《兩座灼熱的高爐》.《世界文學》1986年第3期.] 一、時間循環,革命敘事 《百年孤獨》開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敘述手法,實際上反映了一種循環式的時間觀念。以小說的開頭為例.短短一句就包含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作者顯然隱匿于現在的視點上敘述故事,但卻在“將來”的某一刻回溯“過去的下午”。緊接著。敘述者筆鋒一轉。將讀者帶回到馬貢多的初刨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出現,循環往復,環環相扣,不斷給讀者制造新的懸念。循環式時間的出現,確定了敘述時間與故事時間的圓形軌跡。無論是“許多年以前”,還是“許多年以后”。都以某種“時間跨度”超出了傳統敘事中自然時間的長度向量,而故事及對主人公的命運早巳注定,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宿命輪回的無限循環中去。循環式時間必將為小說帶來“敘事的革命”。這是不言而喻的,《百年孤獨》正是以此釋放了作家的歷史想象力,進而給讀者以交錯、炫目的閱讀感受。與《百年孤獨》相比。中國當代小說在80年代中期的先鋒實驗。或許并不著眼于故事的歷史經驗和豐富的文化信息,他們只是將其作為形式化實踐的一種重要手段,進而使敘述從故事中分離出來,并傳達出另外一種聲音;故事可以任意產生轉換、中斷和拆解,重組.而敘述主體則可以凌駕于故事之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主觀書寫。應當說,“循環式時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文學已經進入后現代的范疇。由時間循環造成的文本不連貫性以及任意性,實質上已經消解了傳統敘事的穩定性.而敘事時間的循環結構同樣也使房女人”,這一相似于《百年孤獨》開頭的旬式在判定“東方后現代”文本時就很有意義[曾艷兵:‘東方后現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頁]。只不過,此時的歷史已經進入20世紀90年代.文本呈現出沒有起點和終點的復雜多元狀態.從而使整個事件具有空間化的傾向。盡管單從某一策略、方法判斷敘事是否后現代未免牽強,還需要更為全面的認知,但就接受網絡和會通的角度而言,對前衛敘事方式的無意識認同以及表現更為廣闊歷史內容的需要,都是造成上述蹤跡出現的重要誘因。比如。被公認為現實主義作家的陳忠實,就曾在創作其名作《白鹿原》之前有意閱讀了包括《百年孤獨》在內的幾部外國文學名著,《白鹿原》開頭的第一句是“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女人”,這一相似于《百年孤獨》開頭的旬式在判定“東方后現代”文本時就很有意義。只不過,此時的歷史已經進入20世紀90年代. 二、以小見大,從家族到歷史 以《百年孤獨》為代表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在80年代中期被作家、研究者關注數年便逐漸落潮,但當代中國小說的神秘性敘事、轉向“歷史”與家族的傾向,卻呈現方興未艾的態勢。如果說先鋒小說之后的“新歷史主義小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先鋒”將目光和形式技法轉向“歷史”的結果,而且與“尋根文學”遙相呼應,那么就“會通”角度看待這一過程,顯然當代小說對外來文化資源的接受已進入理解、融合和立足于本土體驗的階段。按照西方文學思潮的習慣性分法。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一般總是要劃到后現代文學思潮的陣營之中,但鑒于后現代文學思潮本身的紛繁蕪雜。與荒誕派、法國新小說、黑色幽默等流派相比,魔幻現實主義由于其“神奇的現實”和“傳統文化”的糾葛,無疑更傾向于“歷史”和“文化” 的敘事以及“新歷史主義”的批評方法。《百年孤獨》與中國當代小說的“會通”必然會產生民間傳奇、家族傳奇、地域傳奇式的作品,而其內容含量、文化信息、時空轉換等也必將超過一般意義的現實性敘事和小敘事。這樣,對于只是簡單借鑒《百年孤獨》創作方法的中國當代小說而言,出現于90年代的“新歷史主義小說”以及帶有民間傳奇性的“家族小說”, 必將成為魔幻現實主義之后的寄居地。 如果說《百年孤獨》的歷史感呈現在于記錄了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經歷,那么,從上世紀90年代“新歷史主義小說”以及“家族小說”的創作情況來看,長篇小說由于其篇幅含量豐富、創作圖景廣闊而再次成為作家們青睞的對象。這包括題材和體裁兩方面的內容。以陳忠實的《白鹿原》為例,在白鹿原斑斕多姿、觸目驚心的生活畫卷上,族長、祠堂、“耕讀傳家”的信念,對女性特別是尤物般的人物田小娥的書寫,以及對專奇人物朱先生的生動刻畫,都成為《白鹿原》帶給讀者的重要“隱喻”。陳忠實以“白鹿村”為支點,通過對白、鹿兩族人物命運的刻畫,真實地再現了歷史”豐富、神秘甚至荒誕的一面。朱先生懶散而沉穩地進出于白鹿書院指點歷史迷津,與白、鹿兩家子孫之間的數典忘祖、激烈反叛之間的對比,盡管只是復古主義情結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的一次虛構的想象,但人們卻可以因此在文化多元共生的年代為傳統儒家文化找到一席之地。 馬爾克斯在談及《百年孤獨》對馬貢多和鄉土歷史的看法時說:“與其說馬貢多是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還不如說是某種精神狀態。所以,要把它從市鎮這樣一座活動舞臺挪到城市中來倒并非難事。但是,如果既要挪動場所又不致引起人們對鄉土眷戀懷念心情的變化,那就難了。”[《加西重·馬爾克斯談(百年孤獨)》,《百年孤獨》。附錄”,第343頁. ]這或許正是這一“歷史會通”后存在意義的前提和可能。 三、《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對中國當代小說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百年孤獨》中馬爾克斯的這種即可顧后又能瞻前的循環往返的敘事形式組成了一個封閉的圓圈。作品的每一個“故事”往往從終局開始再由終局回到相應的過去和初始然后再循序展開并最終構成首尾相連的封閉圓圈從而強化了馬孔多孤獨的形態。在今后的許多小說中中國小說家對《百年孤獨》的敘事方式的陳陳相因的模仿。像“許多年之后當某某„„他才想起„„”這樣的句式已經成了不少中國的小說家如法炮制的套板。 中國文學對《百年孤獨》的借鑒最早表現為尋根文學和一些地域小說普遍顯現出一種“神秘化”的創作傾向。民風鄉俗、歷史神話和民間傳說被大量挖掘與呈現一個個充滿鮮麗濃郁的地域品格和民族特色的“神秘中國”在作家筆下得以構建。到了90年代表現出由橫向移植的高峰開始逐漸轉向立足民族本位、注重本土體驗的特征。中國文學對《百年孤獨》的“變現實為神奇而又不失其真”的真諦的理解和接受在逐步深入。“魔幻寫作”中國化進入第二階段走向神似。 《百年孤獨》仿佛久旱之后的一場及時雨仿佛酷夏季節的千里快哉風。它帶給中國讀者的是全新的文學體驗。它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它的五彩紛呈的修辭它的騰挪自如的敘事它的詭秘奇崛的魔幻無不令中國讀者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尤其是它所敘寫的生活圖景。普遍的貧窮和愚昧失去理性的瘋狂大規模的內戰殘酷的權力斗爭視生命如草芥的虐殺以及那種經歷過可怕的混亂之后仍然停滯不前的“惰性”這一切在我們讀來更是嘆為觀止。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