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239
戰(zhàn)爭中的人性美 ——論《百合花》的藝術風格 [摘 要] 本文從情節(jié)結構、人物描寫,以及語言描繪上對《百合花》的藝術風格加以分析。特別是評論作品所體現(xiàn)的以非戰(zhàn)爭化來表現(xiàn)戰(zhàn)爭中而且只有戰(zhàn)爭中才有的人與人之間純真的人際關系,及通過這種人際關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靈之美,這種美是一種超越自我的美:小通訊員甘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幾位民工的的生命;小媳婦愿意將自己最珍貴的百合花被子獻給通訊員。我認為這正是《百合花》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
[關鍵詞] 非戰(zhàn)爭化 人性美 小說于1958年發(fā)表在《《延河》》雜志上,盡管《延河》地處西北(《延河》為陜西省文學刊物),《百合花》也僅只是一偏幾千字的短篇,但它卻已自己獨特的百合花的氣息與芬芳,給當時一片燥熱的文壇帶來一屢清新的風。文章寫了解放戰(zhàn)爭期間發(fā)生在部隊前沿陣地包扎所里的一個小故事。一位19歲的通訊員為掩護幾名抬擔架的民工,撲到敵人突然撂下的手榴彈上壯烈犧牲;一個結婚才3天,同他有過短暫接觸并有過一點誤會的新媳婦,用自己的一床印有百合花的新婚被子,為他送了葬。熱情歌頌了人們的崇高品質和英勇獻身精神,唱出了一曲軍民團結魚水情深的贊歌,反映了時代風貌。故事情節(jié)簡單,人物性格也不復雜,但作品卻受到了文學大師茅盾的高度贊揚:“我以為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故事很簡單:向敵人進攻的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fā)生的一個小插曲。人物兩個:主要人物,十九歲的團部通訊員;次要人物:剛結婚的農村少婦。但是,這樣簡單的故事和人物卻反映了解放軍的崇高品質(通過那位可愛可敬的通訊員),和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通過那位在包扎所服務的少婦)”“我以為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茅盾:《談最近的短篇小說》,《茅盾全集》第25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這不能不歸功于作者獨特的藝術風格歸功于她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慧眼和藝術技巧上獨到的功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