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774
論孔子的“興觀群怨”說 [摘 要]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是對當時的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孔子詩歌的“興觀群怨”具有深刻的內涵:1、“興觀群怨”說認識到了詩是社會生活的總結與反映;2、“興觀群怨”說體會了詩歌以情動人的基本特點;3、“興觀群怨”說系統地闡述了詩歌所具有的認識、審美、和教育作用。孔子提出“興觀群怨”的文學作用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孔子 “興觀群怨”說 孔子認為:“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貸》,以下凡引《論語》,只注篇名。)這就是所謂“興觀群怨”說。它對我國后來的文學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在評述這一理論的時候,多數認為“興觀群怨”說比較全面的論述了文學的社會作用。“孔子的‘興、觀、群、怨’說,總結了我國古代文學在當時的社會實踐——特別是《詩經》的實踐經驗,把藝術的社會作用概括得那樣完整、全面,從它所要求的社會內容來說,雖然是需要具體分析的,但我們卻不能承認他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是相當深刻而全面,在我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貢獻”[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56頁]。其實,“興觀群怨”說還有其他的學習價值意義。 一、“興觀群怨”說體現了詩歌是社會生活的總結與反映的獨特認識價值。 1、“興觀群怨”源于社會生活,對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孔子的:“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也就是說詩歌往往與日常生活中的景物等相關,飛鳥走獸,花草樹木都可以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