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424
《西廂記》的語言特色[摘 要]元代戲劇大師王實甫的《西廂記》尖銳地披露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熱情歌頌了受禮教束縛的青年男女的叛逆精神和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的追求。語言的個性化和戲劇性。以當時的民間口語俗語為主體,適量而自然地融化唐詩宋詞中的語句。流暢與華美相統一的語言風格。王世貞稱《西廂記》是北曲的“壓卷”之作。[關鍵詞] 戲劇性 吸收唐詩宋詞 口語俗語 個性化 獨創性
以下擬就《西廂記》里所體現出來的語言特色,逐一論述,管窺之見,淺陋在所難免。一、《西廂記》的語言符合戲劇特點,能和表演結合,具有豐富的動作性。 如第三本第二折的一段劇本唱詞: (紅唱)〔普天樂〕晚妝殘,烏云亸,輕勾了粉臉,亂挽起云鬟,將簡帖兒拈,把妝盒兒按,開折封皮孜孜看,顛來倒去不害心煩。(旦怒叫)紅娘。t做意云)呀!決撒了也!厭的早扢皺了黛眉。(旦云)小賤人,不來怎么!(紅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頸,氳的呵改變了朱顏。 鶯鶯開始著意裝扮,但是后來看到簡貼,便胡亂挽起頭發,匆匆按下化妝盒,仔細品味起來,跟著疑慮躊躇。這一段唱詞,具有豐富的動作性。作者讓劇本唱詞規定了演員的形體動作,讓人物動起來,這樣能和表演結合,更適合于人物性格的刻劃和舞臺表演。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