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219
從接受角度看馬致遠劇作的詩化唱詞和深層意蘊
內容提要:接受美學是文學研究的新方法。文學的創作和研究要充分重視讀者的作用。讀者通過聯想和想象完成對作品的再造工程,成為經典作品傳世不朽的重要原因。那么,作家如何啟動讀者的創造機制呢?本文從接受角度論及馬致遠劇作的獨到之處,其抒情詩人氣質感染下的唱詞別具韻味,且在主題深層意蘊的挖掘上很見功力。關 鍵 詞: 空白;詩化;《漢宮秋》;期待視野
元曲,作為與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齊名的文學樣式,在浩如煙渺的文學星空熠熠生輝。特別是其中的精品,更被喻為文苑中的“奇葩”。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盡管傳世作品不多,但幾乎每部都帶上其個人鮮明的烙印,并經住了時代潮流的沖刷和不同讀者的檢驗,至今仍保持著長久的藝術生命力。特別是其代表作《漢宮秋》,尤其如此。以往,研究者僅從作品或作家角度尋求答案,認為這些作品之所以不朽的原因,不外乎作品內容上具有永恒的認識價值或是作家本身具有天才的藝術表現力,亦或是兩者之綜合。這固然不錯,但畢竟是孤立片面地看待一問題,忽視了藝術生命力的重要一環——接受者。為此,接受美學為我們拓寬了一個新的思維空間。事實上,藝術生命的延續,離不開讀者的藝術接受,沒有讀者的作品或失去讀者的作品很難說具有藝術生命力。因此,探尋藝術生命的奧妙,必然離不開讀者的接受機制,離不開讀者對作品的積極“參活”和能動作用。這里筆者從接受美學角度,從“審美空白”和“期待視野”兩方面欲對馬致遠劇作在唱詞及主題內蘊上作重新詮釋。一、“不確定性”和“空白”——詩化唱詞的獨特內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