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596
憂國憂民千秋淚 如訴如泣萬代筆——淺談杜甫的忠君和憂國憂民思想[摘 要]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尤其是安史之亂前后的歷史面貌。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就杜甫來說,他常常把忠君之情和愛國憂民之念熔為一爐,傾注于他那些不朽的詩作之中。他的身上集中地體現了一個儒家知識分子忠君愛國的形象,卻又執著過了頭,接近于癡,癡得可愛,癡得讓人同情。[關鍵詞] 杜甫 憂國憂民 忠君 偉大的詩人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以他凝重的詩筆、血淚的歌唱,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種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和廣大人民災難深重的生活,展現了詩人愛國愛家的博大情懷。然而,杜詩中那些帶有儒家忠君色彩的詩句,也使得這位“詩圣”的形象蒙上了一層灰暗的面紗。一提他的忠君,即使是偏愛杜甫詩的學者們也不無不報以遺憾。杜甫愛國家,但他的愛國思想和他的忠君思想是混雜在一起的。前人說他“一飯未嘗忘君”,在詩中表現了十分濃厚的忠君思想,這是時代的局限。他雖然深切同情人民,但由于他的堅決維護封建統治,所以對農民起義是反對的。他有詩說:“敗亡非赤壁,奔走為黃巾。”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