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475
探尋詩歌深層藝術的獨到視角——錯覺 [摘要]本文所論述的是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論引出了古代詩歌創作上諸家運用的“直尋”、“披文入情”等原則,闡發“詩藝異化”的起因。進而引出了四個論點:各種詩歌藝術的載體是錯覺,是客觀體與主觀體導引的生成基礎,是導引兩重宇宙融合的美學價值觀的體現,是具有靜止中的“擬動運動”欣賞功效的。這里闡發錯覺能夠深入詩歌藝術深處的層面,成為進一步體會詩歌意義的一個新視角。從而總結出:探尋詩歌深層藝術的獨特視角是從異態組合入手,向創作主體開進的審美探尋。[關鍵詞]錯覺 基礎 審美 欣賞
一、錯覺是詩歌藝術的載體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論家鐘嶸在詩歌創作上提出了“直尋”的原則,也就是說:詩歌是吟詠性情的,不能以用事用典的形式來表達,只能以一定的感悟力去表現。即在觸景生情、景與物冥的詩化過程中,形成一唱三嘆的美妙意境①。現在看來,直尋與比興不僅是兩種不同的表現技巧,也是長期以來在認識論上所形成的不同的思維方式或方法。直尋就是詩歌創造中的直覺思維。它接近于現象學的直觀方法。大理論家劉勰在詩歌鑒賞上也提出了“披文入情”的原則: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以感情著寫的,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動著感情的溪流,掀動著感情的波瀾②。不管他們的表述在理論上是不是嚴密,是不是還有中間環節上的疏漏,但畢竟非常明了地道出了詩的真正內涵。而詩歌藝術只是作為吟詠詩人性情的自然表現形態而存在。但是到了后來,一種非常反常的現象出現了,本來產生出于吟詠詩人性情的詩歌藝術反而把詩人的性情給掩蓋了,甚至是窒息了。這該可以稱做“詩藝異化”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