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386
淺析關羽的“義”
[內容摘要]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關羽被尊為“武圣”,清明時代競相建廟供奉,以至到了距“五四”運動已有八十余年的今日,不少關帝廟仍是燭光點點,香煙纏繞。歷史人物的關羽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文學形象的關羽提高到人神合一的地位的,成為“義”的化身。究其原因有:其一是作者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抱有明確的帝蜀寇魏的立場,將劉蜀方面的人物大加歌頌;其二,文學形象關羽既符合統治階級的意志,又迎合與統治階級有效對抗的小生產者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市民的愿望。但是,站在文學審美的角度上分析,文學形象關羽的“義”存在著時間差與局限性。 [關鍵詞]“義”的化身 時間差 局限性
在中國舊社會,有兩個人是婦孺皆知的。一個是孔子,另一個是關羽,前者被尊為“文圣”;后者被尊為“武圣”。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不管他有多少局限性,說他是“文圣”,總還說得過去;但關羽只是一介武夫,在三國時期的眾多武將中,其功勛既比不上赤壁之戰的東吳英雄周瑜,大破魏軍的徐盛,智取荊州的呂蒙;也比不上威震逍遙津的曹魏勇將張遼,擊敗關羽的徐晃;即時在劉備麾下諸將中,關羽的作為也并不比趙云、黃忠、張飛出色。然而,就是這個關羽,明清兩代竟升格為“關圣帝君”,到處立廟尊奉他。這不能不說與《三國演義》對關羽的描寫和評價有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