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222
論“兩個”諸葛亮形象的統一[摘 要]:1、諸葛亮一生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這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寶貴財富,是支撐我們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歷久不衰、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諸葛亮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許多對推動歷史前進起過重大作用的歷史人物。分析形成這一歷史現象的原因,就必須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諸葛亮受到后人敬仰,正在于他的道德品質的高尚和人格的偉大。3、“兩個”諸葛亮形象是有機統一的。[關鍵詞]:諸葛亮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兩個”形象的統一 一
作為歷史人物諸葛亮雖然沒有給后世留下一部完整的論著,但縱觀他的言與行,我們可以發現他的所作所為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 東漢末年,諸侯蜂涌而起打破了漢朝一統天下的局面,各種思想文化思潮又如春秋戰國時代一樣重新活躍起來,這為青年諸葛亮博學廣采諸子百家文化典籍,汲取不同類型的文化營養提供了契機。公元194年,諸葛亮來到相對安定的襄陽(荊州的首府),此時的荊州在劉表治理下,人民豐衣足食,私學興盛,思想開放。諸葛亮師從名師,加之他天資聰穎勤奮,能夠審時度勢,成為“識時務”的俊杰。因此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能拋出扭定乾坤的《隆中對》。這不僅定下了后來三國鼎立的發展思路,而且為劉備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乃萬古之人不及也!”(《三國演義》)諸葛亮在隆中時,每自比于管仲、樂毅。他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可見,他深受管仲和《管子》思想的影響。這段名言實際上直接從《管子·心術》篇汲取而來。他在治理蜀國時,務農殖谷,閉關息民,“ 本末并重”,工商并舉,發展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