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871
論《風波》[摘要]魯迅小說無不精美深刻。文章對魯迅先生的《風波》作全面的解讀和論析,指出這篇小說,以有限變現無限,以平常凸現非常,是一篇開啟無窮的偉大作品。 [關鍵詞] 張勛復辟 辮子風波 辛亥革命 農民覺醒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2]魯迅從事小說創作,目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來改革社會”。他說:“我深惡先前的稱小說為‘閑書’,而且將‘為藝術的藝術’看作不過是‘消閑’的新式的別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民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正因為魯迅的每篇小說都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飽醮著勞動人民的熱烈感情,形象地揭示了革命現實中的重大問題,就成為中國人民最喜愛的讀物,現代文學不朽的藝術瑰寶。 一、《風波》的寫作背景 《風波》最初發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雜志第八卷第一號。后由作者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魯迅在他的一篇雜文《病后雜談之余》中說:“然而辮子還有一場小風波,那就是張勛的‘復辟’,一不小心,辮子是又可以種起來的,我曾見到他的編制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對于沒辮子的人們真是氣焰萬丈。幸而不幾天就失敗了……”“……我曾在《風波》里提到他……”可見,《風波》是取材于張勛復辟的歷史事件的。張勛復辟的歷史事件離我們非常遙遠了,但是當我們翻開近現代歷史課本依然對這段歷史清晰明了。然而,它在我國現代歷史上卻是值得我們記住的一件歷史事件。我們知道,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場革命趕跑了封建皇帝,反帝反封建,特別是思想革命的任務,并沒有完成。封建頑固時時刻刻等待時機復辟。1917年6月,駐守在徐州的張.....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