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shù):3397
試論魯迅小說《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與“瘋子”[摘要]魯迅小說《狂人日記》創(chuàng)造了一個“狂人”、“瘋子”形象,然而這個“狂人”和“瘋子”只是在常人眼里得出的判斷,因為他看清了封建倫理道德的實質,說出了常人不敢相信的否定封建倫理道德的話,所以被常人認為是“狂人”、“瘋子”。舊的腐朽的社會形式及倫理道德需要具有“狂人”、“瘋子”精神的人來否定,科學研究領域也需要具有“狂人”、“瘋子”精神的人否定陳舊的,創(chuàng)立新的更加科學的。社會前進需要“狂人”、“瘋子”精神。[關鍵詞]狂人 精神 社會 進步
一、《狂人日記》中“狂人”的特殊含義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寫于1918年的白話文短篇小說,是“五四時期文學革命的第一聲春雷”,“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話小說”。“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狂人是魯迅創(chuàng)造的一個反封建戰(zhàn)士形像。”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即人們常說的“瘋子”,“患有‘迫害狂’之類”,關于“狂”與“瘋”二字,辭海分別詮釋如下。 瘋:神經錯亂失常。“瘋”組成的詞或詞組有“瘋狂”“瘋人浪”“瘋魔”、“瘋話”、“瘋瘋癲癲”等。 狂:本意指狗發(fā)瘋,亦指人的精神失常。引伸為縱情任性或放蕩驕恣的態(tài)度。也作氣勢猛烈,超出常度解釋。“狂”組成的詞或詞組有“輕狂”,“狂風暴雨”,“狂歡”、“狂放”等。 從《辭海》對“瘋”和“狂”的詮釋可以看出,“瘋”和“狂”有相同的釋意,即指人的精神錯亂失常。但“瘋”的釋意多限于“狂”的本義,即人的精神錯亂,而“狂”除了本義外,還引伸出了新的釋意,這些釋意有貶義的,如“縱情任性或放蕩驕恣,也有中性的“氣勢猛烈,超出常度”,同時“狂”組成的詞或詞組中還有褒義的,如“狂歡”等。 “狂人”在《辭海》及《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詮釋也有兩個:一為“精神失常的人”,與“瘋人”、“瘋子”同義;一為瘋狂的人或極端狂妄自大的人。 綜上所說,魯迅小記《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可以解釋為與“瘋人”、“瘋子”同義,即精神失常的人,也可以解釋為“瘋狂的人”。從小說表面文字看,小說中的“狂人”是一個神精失常的病人,說的是“錯雜無倫次的荒唐之言”,實際上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瘋狂”地與黑暗腐朽封建舊社會作斗爭的勇士。借小說人物的“瘋”,表現(xiàn)了反對封建倫理道德之“狂”。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狂人日記》的年代是黑暗腐朽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年代,封建禮教、封建倫理愚昧了人們的思想,以至于“狂人”身邊的所有人,包括家人“大哥”、趙貴翁、鄰居“一伙小孩子”、“打孩子的女人”等等,不能理解“我”的言行,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甚至想“吃掉我”。的確,封建禮教、封建倫理道德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女人“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等等一整套封建倫理統(tǒng)治了人們的思想,不容許有半點的反抗與懷疑。但是,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敗割地賠款,大清帝國如風雨中腐朽房屋搖搖欲墜,讓中國先進知識份子“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從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者到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者“想了”,“研究了”,終于明白了,要想國家富強,人民過上幸福美滿、平等自由生活,只有推翻封建專制統(tǒng)治,打倒“封建禮教”。《狂人日記》中的“我”正是“研究”明白了中國的前途而奮起反抗封建禮教、封建專制制度的革命者。而在革命的初期,革命者“反常理、逆常規(guī)”的思想、言論不會被多數(shù)仍然因循守舊的常人理解,因此被包括身邊人在內的社會上的多數(shù)人視為“瘋子”、“狂人”。 二、“狂人”是反抗封建倫理的勇士 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中創(chuàng)造了不少因為受封建倫理、封建道德毒害“生活在病態(tài)社會中的不幸人們”,孔乙己、祥林嫂、閏土、華老栓等,他們受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但是,可悲的是,封建倫理在思想上的毒害,讓他們麻木愚昧,默默忍受著痛苦,或把希望寄托于來世。這些人不理解自己為什么受苦,也不理解已經覺醒了的革命者,認為已經覺醒的人是“狂人”、“瘋子”,說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