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316
張飛、李逵形象塑造比較
[摘要] 我國古代英雄人物浩如繁星,不可計數,然而《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卻以其鮮明的性格和行為魅力深深扎根于民眾心中。這些英雄人物集中地反映了古代民眾對于勇敢精神和勇敢的人們的認識、理解、贊賞和期望。在這些英雄人物中張飛、李逵就頗具代表性,他們雖同出市井,卻是兩個相似但絕不相同的人物形象,本文從他們形象的演化、心直口快、愛憎分明、英勇忠義的性格等幾方面來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相同點,再從理想追求和家境出身來分析他們性格上的差異。[關鍵詞] 張飛 李逵 莽撞粗魯 理想出身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水滸傳》中的李逵,是廣大讀者最熟悉、最喜愛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他們的事跡不僅為人們所歌頌,更為重要的是,為民眾所模仿,在民眾的心中廣泛地產生共鳴。張飛、李逵的性格魅力是在長期的歷史演化和特定時代造就而成的。 一、張飛、李逵形象的演變 1、張飛的形象的演變 在中國戲曲史上,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作品頗為人們喜聞樂見。據顏師古《大業拾遺記》所記載,隋煬帝時,就已有木偶戲的形式搬演三國故事了,其“木人長二尺許,衣以綺羅,裝以金碧,及作雜禽獸鳥魚,皆能運動如生,隨曲水而行”(《太平廣記》卷二二六)。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嬌兒詩》中“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描述的是兒童模仿演戲的游戲。說明唐代已有以三國人物為題材的戲曲或曲藝表演了。由演員扮演三國人物的三國戲,是隨著宋元雜劇的產生而登上戲曲舞臺的。在元雜劇的三國戲中,以張飛為主角的就有“莽張飛大鬧相府院”、“張翼德大破杏林莊”、“張翼德單戰呂布”、“張翼德三出小沛”、“摔袁祥”、“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等十余出。而在元代刊刻的《三國志平話》中,《張飛見黃巾》、《張飛殺太守》、《張飛鞭督郵》、《張飛獨戰呂布》、《張飛摔袁襄》、《張飛三出小沛》、《張飛捉呂布》等關目,頗為引人注目。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將歷史人物張飛“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暴”的精神指向是“殘暴”,意味著不講道理,暴虐好殺。“莽”則意味著魯莽、粗心,也意味著無城府、少心計。它雖然常常導致誤事,卻沒有那股令人害怕的殺氣。到了元末明初,羅貫中在漢末三國史料和通俗文藝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才能,強化了張飛“莽”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個具有全新的張飛形象。比如:劉備、關羽出征袁術時,他主動承擔留守徐州的重任,卻因醉酒使性,責打曹豹,使呂布乘機襲取徐州,害得劉備頓失依據,進退兩難;劉備依附呂布而暫居小沛時,他擅自搶奪呂布派人購買的馬匹,導致呂布前來圍攻,迫使劉備放棄小沛,投奔曹操。這類情節使“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與關羽的“剛而自矜”、趙云的穩重精細、馬超的好勇斗狠、黃忠的老當益壯判然有別,表現出獨特的風采。 2、李逵的形象的演變余嘉錫先生從史料中鉤稽出的“李逵”材料,只能說是同姓名者的紀錄。事實上,李逵的英雄事跡源于民間,成型于書會才人之手。宋江的起義始于北宋末年,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告訴我們:南宋后期宋江等三十六天罡的故事似乎已經匯成某種整體形態,見于街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