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8447
張愛玲文學研究綜述[摘 要] 縱觀張愛玲的寫作生涯,從戰爭到和平,從大陸經香港到海外,她自始自終以一種高度自省的語言來提名她的文字,傳統的正名到她的筆下卻是創出了現代漢語的別樣風采。本文主要從學術史角度的評述及多種角度多種方法的全方位研究兩個方面來解讀近二十年從學術界到民間的“張愛玲現象”。[關鍵詞] 傳奇、張愛玲熱、評述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作家,“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正如《傾城之戀》所寫,淪陷的上海,是張愛玲的成名地。在全境淪陷的幾年時間里,她以其不同凡響的作品,使沉悶的上海為之一震。臺灣一名受過嚴格訓練的批評家――水晶曾說“張愛玲創作最旺盛的時期是一九四三《沉香屑》發表后的三四年,那時期差不多每篇小說都橫溢著她驚人的天才”。也是這短短的三四年時間,確定了她在淪陷區文學中的位置。時事沉浮,幾十年的沉寂后,歷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及北美,七、八十年代年代延續至今的大陸,張愛玲的作品“浮出歷史地表”重新被學界認可,并逐漸形成熱潮,最終被納入中國文學史。從學術史的角度對涉及該課題的研究狀況進行評述 張愛玲是現代文壇卓爾不群的女作家,她奇跡般的閃現在40年代上海孤島時期的文學天地中,被人稱作是廢墟上一朵鮮艷的罌粟花。時至今日,張愛玲閱讀與學術研究已蔚成風氣,眾多學者對張愛玲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其中曾陸續有人把張愛玲文學創作、學界的關注和研究分為幾個階段進行解讀。1. 20世紀40年代 上海 據考證,最早持肯定態度發表專文論述張愛玲的評論家,不是遠在美國的夏志清,而是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先生和文化漢奸胡蘭成。前者是以形式技巧肯定張愛玲,后者主要是以內容與作家思想來詮釋張愛玲。 1944年5月傅雷以迅雨為筆名在上!度f象》雜志發表《論張愛玲的小說》,他在文中指出,在時代的重壓之下,張愛玲的出現,似乎是個奇跡,人們被怔住了。他所做的工作,正是要說明這個奇跡之“奇”和何以會發生。他贊譽《金鎖記》是“最完美之作”,“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在對七巧性格的主客觀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個基本特色。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她用暗示把動作言語、心理打成一片!钡诙鞘÷苑ǖ倪\用。第三是風格特點,色彩鮮明,收得住、潑得出。“新舊文字的揉合,新舊意境的交錯,在本篇里已是恰到好處,仿佛這利落痛快的文章是天造地設的一般……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畫,固是作者風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個作品上,從沒象在這篇里那樣地盡快妙用。” 而胡蘭成也在1944年5月、6月上!峨s志》第13卷第2、第3期發表《論張愛玲》,認為“魯迅之后有她。她是個偉大的尋求者”。此文對張愛玲作品的分析很空泛,但卻是第一個將張愛玲與魯迅相提并論的。盡管學者唐文標將這段比較稱為胡亂的吹捧,似有言過其實之嫌,但胡的表述確有未說到點子上之弊。 當代著名漢學家柳存仁曾在40年代化名‘柳雨生’三度撰文評介張愛玲,他尤其感嘆的是“在此動蕩的時代環境里而猶能見到如此精練圓熟的文字,未嘗不可說是一種非偶然的奇跡!40年代還有一些或長或短的評論張愛玲的文字,但其學術價值不太高,暫不贅述。張愛玲成名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在當時偽政府的和平文學無人理會,純文學的創作幾近空白的背景下,張愛玲以一個純文學作家的身份對上海文壇和現代中國文壇作了一個漂亮的填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