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473
淺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
[摘 要]在《三國演義》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中,諸葛亮無疑是塑造得最為成功,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可以說,他是全書的真正主角,是維系全書的靈魂。羅貫中滿懷摯愛之情,傾注全部心血,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將他塑造成為一個光彩照人的藝術典型。我們簡直無法想象,如果沒有諸葛亮這個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三國演義》還有什么看頭,還怎么能成為世代相傳的古典文學名著?[關鍵詞]三國演義 諸葛亮 形象 一 歷史上的諸葛亮(181~234),是漢末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生于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十四歲便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輾轉來到劉表控制的荊州,十七歲時,諸葛玄病卒。盡管此時諸葛亮年未弱冠,又與荊州牧劉表及其大將蔡瑁都有親戚關系,但他胸有大志,襟懷高邁,不愿托庇于權門,于是帶著弟弟諸葛均,毅然隱居于隆中(漢代屬荊州南陽郡鄧縣,今屬湖北襄樊市),一面躬耕隴田,一面關注天下大事,研究治國用兵之道,長達十年之久。建安十二年(201),在劉備三顧茅廬深切懇請下,諸葛亮出山輔佐。從此成為劉蜀集團的棟梁,在歷史的舞臺上大展宏圖,創造出非凡的業績。 建安十三年(208)秋,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丟失荊州;章武二年(222),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次年托孤于諸葛亮。在這許多危難之中,諸葛亮都以巨大的勇氣和高超的智慧,承擔著劉蜀集團國運振興的歷史使命。他高瞻遠矚,勤政務實,勵精圖志,清正廉明,把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堅持“和”“撫”方針和“攻心為上”的原則,迅速平定南中地區,較好地自理了民族關系;他不畏艱險,屢次北伐,始終對強大的曹魏保持了進攻的態勢;他善于治軍,賞罰嚴明,重視裝備的革新和戰術的改進,創制了令人稱奇的“木牛流馬”和“八陣圖”;他忠于職守,克己奉公,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的崇高品格,不僅深受蜀漢民眾的尊崇,甚至還得到敵方和敬重。他確實不愧為一代賢相,名垂千古。 二 羅貫中在史實的基礎上,吸收了歷代通俗文藝的有益成分,加上自己的天才創造,在《三國演義》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高雅睿智,充滿理想色彩和藝術魅力的諸葛亮形象,一個家喻戶曉的光輝形象,為了塑造好諸葛亮這一藝術形象,羅貫中花費了大量筆墨,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作了努力。 (一)智慧超人,博識機敏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智慧的化生,論戰略戰術,三國中沒有哪一個能夠超過他。 “孫權握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將軍即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立可興矣。”(三十八回)這段文字集中體現了諸葛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身居隆中卻把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清楚,可見諸是時刻關心天下局勢的。在以后的事實證明,諸葛亮是對的,它對于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他終其一生,堅持實踐,他的孫劉聯盟的戰略主張。在赤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