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333
論巴金小說的發展演變過程
【摘要】 巴金是一位緊跟時代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時代風云多變,他的作品風格也始終處于緩慢的演變之中,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明顯的界線,一切都在流動著、發展著。他本人在談及自己解放前創作時,也曾使用過“早期”和“后期”的概念。如結合他的創作實際情況來劃分,他所說的早期應該是1929—1941年,這一時期可以稱作感情爆發期,后期應該是1942—1949年,這一時期可以稱作風格穩定期。巴金解放前創作風格早期到后期的演變,就是從熱烈逐步走向深沉。那么他為什么有這種演變,這種演變又有什么標志,對于這一點相信已有不少的讀者進行過探討,在這里我是想把這些問題論述得更加充分完整。【關鍵詞】 巴金;小說;發展演變;過程
巴金是以戰事的姿態來從事創作的,他的小說大部分是寫舊家庭的崩潰以及青年一帶的叛逆和反抗。巴金在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創作歷程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從1982年的《滅亡》起。到抗日戰爭爆發為前期;從抗戰爆發到全國解放為后期。前期的主要作品有《滅亡》、《砂丁》、《將軍集》、《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愛情三部曲》等,后期的作品主要有《憩園》、《寒夜》、《第四病室》等。前期的作品帶有無政府主義的色彩,但更能吸引人注意的是那種叛逆與追求的躁動情緒,其主題是反專制反封建的。40年代中期是巴金創作的有一高峰期,不過他的創作風格已有所變化,開始寫沒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寫社會重壓下人們司空見慣的“委頓生命”,寫“血和痰”,調子變得悲哀、憂郁,由熱情奔放的抒情詠嘆轉向深刻冷靜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一、 青春的贊歌:巴金前期小說創作 巴金前期小說創作非常豐富,一共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和60多部短篇小說。題材也比較廣泛,有寫工人、農民、城市貧民悲苦生活與抗爭的(如中篇《砂丁》、《雪》和短篇集《光明集》中的一些作品),但更多更集中的是那些描寫青年反抗者、革命者的作品。前期又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正面描寫青年、革命者所從事的社會斗爭的,如長篇《滅亡》、《新生》和《愛情三部曲》等;另一類是揭示封建舊家庭殘害青年的罪惡及其走向崩潰的命運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為其代表。 20年代末30年代初,文壇上“革命文學”剛剛勃興,正經歷著一個不成熟的階段,許多作品都脫不了“革命+戀愛”的幼稚的公式。受這種時尚的影響,巴金的這類題材也多以革命和戀愛為題材,但相比之下,巴金不像一般作者那樣滿足于憑某種概念構思披著革命外衣的浪漫故事,而比較注重展示二三十年代青年復雜變幻的思想情緒,充滿了渴望變革的亢奮焦灼的激情;雖然所構思的故事不那么實在,有模仿外國革命黨人傳奇的痕跡,但其如火一般的藝術情境很容易為當時的進步青年引為同調,給他們激勵的力量。前期巴金還創作了另一類以以描寫封建家庭腐敗與衰落為題材的家族小說,并且越來越把創作著力點轉到這方面。1931年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是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激流三部曲》中,家的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巴金原打算在《家》中寫一個舊式大家庭的衰敗的歷史,寫了六章之后,他所摯愛的長兄自殺,這給巴金極大的刺激,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黑暗社會的壓迫和反抗情緒,集中向舊家庭發泄,虛構了一樁樁血案,更加義無反顧地攻擊專制主義。他認為舊家庭所代表的專制制度,扼殺了包括他長兄在內的一切青年的幸福。這種反抗與破壞的情緒轉化為《家》的激進的風格。和巴金其他早期創作的小說比較起來,《家》有比較雄厚的生活基礎,作家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感同身受而又最能打動同代青年的題材與主人公。《家》表明了巴金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現實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