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的至圣先師,給了我們理解和了解人的超越性和人性本源的可能性。 縱觀當今世界,“自由”的觀念泛濫,人性貪婪,自私,虛無飄蕩人間。政治體制大談利益和競爭。就如,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云“叟,不遠千里而來,茍利于國乎?”人人皆被利所遮蔽。何來仁義而言。 我們的世界是否都要如此下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威廉布萊克講,一粒沙里一個世界,一朵花里一個天堂,雙手緊握無限,永恒寧非剎那時光。 海德格爾講,人是面向死亡而生。 人的價值在全球化中已經被異化,追求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已經遇到巨大的困境(參見最近發生在美國蔓延到世界的“占領”運動)。 不論是在古希臘,不是是2500多年的中國古代,還是現在物質極為豐富,欲望橫飛的世界,人都要追問,人的本源到底是什么? 美國獨立宣言提出 “We hold these truth to be self evident ,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人生而平等是一個事實,但是人的本源和本質是否是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 孔子生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深知時代的悲哀,被稱之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卻在那個時代提出了,人的本源在于“仁”的觀念。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仁就是人的本源。孟子講,豎子入井,人皆有惻隱之心。講的就是人的“仁”的本源。 仁的根本在那里?有子,作為孔子的弟子,道出了本源,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今日世界,似乎天天講,和平和發展世界大勢,但是有良知的人,看看每天的報紙,不是戰爭就是饑餓和無法讓人想象的天災,試問,世界是不是一定要這樣。 孔子早在2500多年就知道世界皆為利往,人性會被利益所驅使,扭曲,異化。提出人的本源即為仁,一生也是躬行其想念,正如,孔子所言,“悟道一以貫子”。曰:“忠恕”而已。 縱觀世界之矛盾,多有所謂民主國家發起,或存在于伊斯蘭世界中,大多都有各自的說辭,殊不知,其根本在于人的本源的理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