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269
淺議《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是魯迅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被評論得最多的一部小說。阿Q就是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在國外,他被翻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在國內,一代一代的讀者都歡迎它,阿Q的名字家喻戶曉,幾乎無人不知。《阿Q正傳》之所以有如此大影響,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這部小說中魯迅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阿Q的形象。 阿Q,封建世俗階級的小人物,座右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歡誰就是誰。偏偏,事與愿違,一方面志存高遠、心猿意馬,另一方面骨子里囤積著陳舊迂腐、市井愚昧的封建味。初中時候,我第一次讀到《阿Q正傳》這篇文章時,似乎還不太懂阿Q這個人物,后來再讀這篇文章,對阿Q有了新的理解。阿Q,骨子里非常期待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即馬斯洛的金字塔腰——尊重需求。同時,他迫于溫飽的肌膚之苦,即金字塔底——生理的需求。于是,一方面他極力用他的幽默、詼諧、花旦式的自我表現力爭眾人的尊重、認可,另一方面他深受衣食溫飽之折磨,忍辱媚笑爭取趙太爺的短工活。當這兩種矛盾活生生地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時,他選擇了自嘲,即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溫文爾雅的自欺欺人。阿Q精神人格的改變源于“革命”一詞。革命,在他的骨子里,就是高尚的使命,可以讓他歡呼雀躍、招搖過市、翻天覆地的崇高、神圣。自此,他在精神上攀上了金字塔尖——自我實現的需求。可悲的是,高尚的革命到底讓他跌得粉身碎骨。阿Q不是哲人,也非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然而,阿Q的精神勝利法究竟讓人嗤之以鼻的同時,不得不深思。革命,革命,阿Q其實不知道何為革命,只是覺得革命好。就像對懵懵懂懂的小孩子說給他東西吃,他歡呼雀躍伸出手,可他不知道給與他的是糖果還是毒藥,只是開心,這是本能。阿Q,作為封建到民主過度的犧牲品,最清醒的時候或許是他被殺頭的那一瞬間。他吶喊“二十年后還是一條好漢” ,眼睛卻掩飾不了生命的悲哀。精神勝利并非完全等于自欺欺人,至少在阿Q的時代,他“左右逢源”。 阿Q是魯迅的文學創作中成功的人物形象,阿Q的性格十分復雜,他質樸而又狡黠、自尊而又自賤、保守而又趨時、蠻橫而又卑怯、敏感而又麻木。而在其復雜的性格中,所有研究魯迅的專家學者幾乎一致都公認“精神上的勝利法”是他性格中最為突出和顯著的因子。而魯迅先生在這部小說中正是通過對阿Q 這種精神勝利法的描寫和刻畫深刻的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 一、精神勝利法在中國廣泛存在的原因精神勝利法作為長期存在于中國大多數國民身上的一種弱點,也不值得奇怪。其原因是:第一,文明古國的包袱。中國有偉大而古老的文明,有近四千年文字可考的歷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歷代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培養造就了許多雄視千古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杰出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但也使一些人背上了包袱,特別是在國家和民族遭受屈辱時,不愿正視現實,盲目自大,在失敗的事實面前仍不愿承認失敗,自我陶醉,以精神文明自居,由此自然地產生了精神勝利法。第二,統治者茍活的需要和對虛偽心理的維護。歷代封建統治者無不道貌岸然,非常講究“名”和“面子”,因此他們有時也需要借助精神勝利法中的健忘、瞞和騙來為自己服務。有的統治者死皮賴臉地在臣民面前裝得龍顏虎威,而對自己的缺點卻諱莫如深。第三,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剝削壓迫和封建思想對勞動人民毒害的結果。在世界歷史上像中國這樣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國家是不多見的。在地主階級長期殘酷的鎮壓和貪婪的剝削下,中國農民一直無聲無息地被壓在封建大山之下:一方面小生產的中國農民本身就具有狹隘性、散漫性、孤立性和保守性,容易滿足現狀。每當災難降臨,他們不是積極地進行抗爭而是把希望寄托于虛無飄渺的未來或下一代。在很大程度上,這種心理也是一種精神勝利法。每當失敗或者是受到屈辱時,都不愿、不敢或不能正視事實的屈辱和失敗,而幻想用健忘、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等虛偽的精神勝利法來自我麻醉,在失敗中求得解脫和安慰。 二、阿Q的精神勝利法集中體現了國民的劣根性 阿Q非常窮,窮到只剩一條褲子,甚至連姓名都沒有。但是,他的可悲卻主要還不在物質生活條件的被剝奪,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壓在生活的最底層,什么人都能欺負他,可他卻并不在乎,常常好像還很得意——這是他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分明挨了別人的打,他卻想:這是兒子打老子;分明是別人借亂搶走了他賭贏的錢,他卻在憤怒之中掄起巴掌打自己一個耳光,仿佛是在打別人一樣。就是受了再厲害的欺凌,他都能依靠類似這樣的方法轉敗為勝,最后就莫名其妙地高興起來。這都是精神勝利法,阿Q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征。 阿Q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特征是對于事實上的屈辱和失敗,用一種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像中取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勝利。他對于自己的身世很是渺茫,與別人口角時卻會說:“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么東西!”;他生活困窘,地位低下,連老婆也娶不上,卻偏偏要虛妄地夸口“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表現出盲目的妄自尊大;他忌諱頭上的癩瘡疤,且頗為苦惱,可人們偏要拿他的癩瘡疤尋開心時,他會說“你還不配”,于是就覺得自己頭上的癩瘡疤非同尋常,是“一種高尚的光榮的癩頭瘡”了;當他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響頭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表現出他的自欺欺人;后來人家打他,還要他承認不是兒子打老子,而是人打畜牲,阿Q被迫說:“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么?”這下他該自認失敗了吧?并不,他想: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余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他在精神上又勝利了;他賭博贏得的洋錢被搶,無法解脫“忽忽不樂”時,就自打嘴巴以假想打的是“另一個”而在精神上轉敗為勝,表現出他的自我摧殘;被王胡撞頭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吃假洋鬼子的“哭喪棒”而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和小D擺“龍虎斗”,調戲小尼姑,表現出他的畏強凌弱;阿Q向吳媽求愛,被趙秀才用大竹杠教訓了一頓,過了一會,他聽見外面有聲音,一看是吳媽在那里哭鬧。“他想打聽,走近趙司晨的身邊。這時他猛然間看見趙大爺向他奔來,而且手里捏著一支大竹杠。他看見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悟到自己曾經被打,和這一場熱鬧似乎有點相關……”表現阿Q令人難以置信的健忘麻木。阿Q在現實中處處失敗卻用這種法寶取勝。這種“精神勝利法”如同麻醉劑,麻醉了他的每一根神經,使他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悲苦命運,過著奴隸不如的生活,至死也不覺醒。生命將要結束時,阿Q還自我安慰地想“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無師自通”地喊出一句“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他的性格至死未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