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475
論杜甫詩歌的多重風格摘要:杜甫詩歌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是與其詩歌意象生成的獨特個性密不可分的。這具體表現在:首先是杜詩選擇熔鑄著深厚時代情緒的個性化意象,鑄就了杜詩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其次杜詩具有意象密集組合特點,豐富了詩歌內蘊,克服了近體詩自身格律的局限,使其呈現出迥異于古詩的審美特征;再次杜詩新奇獨特的意象構造方式,產生了陌生化的審美效應,增添了審美趣味。 關鍵詞:杜詩 意象 個性化 密集組合 新奇構造 沉郁頓挫 審美價值 引言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以其最為自覺最為深沉的社會意識,以其畢生精力和天才創作詩歌,把個體人格化入廣闊人生,襟懷博大,至性至情,使杜詩在唐代達到了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可以說杜詩獨開生面,“一變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創造性地營造豐富的意象,精確地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意緒,蘊涵著巨大的藝術魅力,給人以強烈的美的震撼。本文擬探討杜詩意象生成特點及其所產生的審美效果。 一、杜詩意象選擇的個性化與杜詩沉郁頓挫藝術風格之關系 意象是寓有作家主觀情思的藝術形象,是經過詩人情感、想象、思想、美學趣味等重新處理過的感覺,來自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萬取一收”的篩選與熔煉。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古今中外的詩人、學者對意象的創造及其審美作用都很看重。 二、意象的密集組合及其對近體詩自身格律限制的克服 詩歌意象的組合或跳躍,是一種最凝練精粹的意象表達方式。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 三、意象的新奇構造及其所產生的獨特的審美效果 當詩人獨特的感受與情感不能在客觀事物中找到合適的表現形式時,詩人就會憑借自身的想象力,對客觀事物加以變形重鑄,讓心靈孕育的意象,以新奇的構造方式妥帖地傳達詩人的情意。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他總是自覺地造語作新,尤在詩歌語言上“獨開生面”。 深沉的憂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達方式,最后都通過語言、形象描寫和節奏韻律,表現為詩的意境的悲壯美,構成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特色。 1、杜詩風格論 自古以來,人們多用“沉郁頓挫”來說明杜甫的藝術風格。本世紀的學者則對杜詩風格的審美內涵、產生原因和流變過程作了較為細入的分析。
八十年代以前,人們多就“沉郁頓挫”這一定評本身而論杜詩風格。如柯劍岐在《論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中首先認為,“沉郁”是杜詩的主要風格,“表現在杜甫創作中的那種深沉、銳敏的洞察力,以及由此而來的那種浩浩蕩蕩、波瀾壯闊的生活畫面;也是指那種蒼老遒勁的筆觸以及由于憂國憂民的偉大思想而來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文章還探討了杜詩這一風格的形成過程和原因,認為它是安史之亂前后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是時代風格通過杜甫具體的世界觀和創作實踐的反映。2、杜詩藝術手法與技巧 早在本世紀上半葉,就有不少學者撰文專論杜詩中的藝術技巧和手法,如玄修的《說杜》、羅庸的《讀杜舉隅》、邵祖平的《杜甫詩法十講》、《杜詩精義》、劉禹昌的《“香稻碧梧”句法引類及溯源》、馮鐘蕓《論杜詩的用字》等。其中,玄修文鑒于歷代評杜詩者多就篇就句論之,就篇者多言其所指,就句者多言其煉辭,總論作法者絕少的情況,專門探討杜甫五律、七律等各體章法、律法之妙及淵源所自。馮鐘蕓文則專就遣詞造句這一因素造成幽美與壯美之別,論述了杜詩中的這兩種風格。3、詩體和聲律總論 在本世紀上半葉統論杜甫詩體、詩律的文章只有陳友琴的《李天生論杜詩律》一篇。不過,邵祖平的《杜甫詩法十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