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10571
《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形象豬八戒是《西游記》中塑造的典型形象之一,是唐僧西天取經不可或缺的人物。作者在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時,運用了神話似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構成其豬面人身的荒誕性。但同時又賦予了他更多人性,使之成為豬神人“三位一體”的整合形象,從而揭示了人的心路歷程和深廣的社會歷史蘊含。這便是豬八戒形象的真實之所在。近年來,豬八戒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評論,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實是文學的生命,人物形象也必然要求是真實的。那么,豬八戒形象的真實性在哪里呢?以張翼為代表的評論家從階級的角度出發,把豬八戒當作落后農民的形象加以批判,而且在建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豬八戒都沒能掙脫這頂“帽子”。隨著階級觀念的淡化,文學逐漸擺脫政治的束縛,打破了階級分析獨霸文壇的局面。盡管如此,豬八戒作為正面角色并未贏得應有的尊敬,相反,他得到的只是不斷的捉弄和嘲諷,甚至是完全的否定。如山東淄博師范學校李榮昌、蔡相宗在《體真如轉落塵,合和四相復修身??試論〈西游記〉的主要精神》一文中說:“八戒幾乎是一切惡德的代表,除了食色睡外,還膽怯無能,吹牛撒謊,愚昧輕信,自私自利,貪名圖利,挑撥離間,公報私仇等。”還認為“惹事生非的是八戒,消災解難、搬兵求援的是悟空。”這些說法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難免有不妥之處。要把握豬八戒形象的真實性,就必須公正客觀的、多方面的、深層次的分析研究。豬八戒形象的多樣、豐富與完整《西游記》中的豬八戒是豬、神、人“三位一體”的整合形象,這三個方面使豬八戒形象因多樣而顯得豐富;因統一而顯得完整。也因豐富、完整而顯得真實。“三位一體”是說在豬八戒的身上既有“豬”的某些特點,也體現著“神”的某些特征,還包含了“人”的諸多性格,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矛盾,辨證的統一于豬八戒的形象之中,使之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從豬八戒身上可以看到“豬”的某些形象特征首先,表現在外在形象上,作者就給豬八戒畫了一副豬的臉譜:相貌奇丑,面目可憎。提起《西游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匯聯系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干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丑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后,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欲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一、豬八戒身上“豬”的某些形象特征。 (一)從豬八戒的胎記長喙大耳說起 堂堂天蓬元帥落下這么一種胎記,怎不叫人難堪!好在長喙大耳;不像獐頭鼠目,前者令人感到呆頭呆腦,后者令人感到心術不正,呆頭呆腦有憨的一面,而憨在我國民俗中則被認為是種不錯的品格。它成了作者筆端豬八戒性格的基本點,而這也是人們喜愛這個人物的根本原因。 然而,這一胎記給豬八戒帶來的后果又是那么嚴重!老高家明知他“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來,其實也好。”還是定要悔婚,不就因為他“后來就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頭臉就象個豬的模樣”嗎?西梁女國的太師所以謝絕他的自薦而不肯去替他和女王做紅媒,不就因為他“卷臟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嗎?孫悟空從來不拿沙和尚取樂,而總拿他老豬開心,不就因為他“嘴長毛短半脂膘,圓頭大耳似芭蕉”嗎?最偏憐他的,莫過于唐僧,而唐僧也是認為“他兩個耳朵蓋著眼,愚拙之人也”。正因為那“碓挺嘴,蒲扇耳朵”給他老豬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難堪,而他老豬又曾經是個闊得可以的天蓬元帥,所以“呆子”二字雖非惡謚,在他卻特別忌諱,于是,使總想一顯自己的聰明,有用,不呆,喜戲也就由此開演了。 面對孫悟空的使促狹,豬八戒求得心理平衡的辦法有三:一是咒罵.“闖禍的潑猴子,無知的弼馬溫!”罵弼馬溫“無知”,當然也就意味著他老豬的高明。二是編謊。“此間編造停當,哄那弼馬溫去。”卻不知孫悟空變做個蟭蟟蟲,就釘在他耳后面。三是以詀言詀語施報復,攛掇唐僧念緊箍兒咒。“你只念念那活兒,管他還你一個活人。”那長老信邪風,果然念了起來。豬八戒在孫悟空面前編謊雖次次輸,而在唐僧面前編謊卻把把贏。其所以會次次輸,就在于他自以為聰明,而所編的謊卻淺露得只能瞞過他自己。其所以會把把贏,就在于他兩個耳朵蓋著眼,至愚拙得令人不相信他會編什么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面對唐僧的儀表,豬八戒自嘆不如。于是便和他比干活,以獲得心理的平衡。比如第二十三回,他就曾這么和變作婦人的菩薩說:“娘,你上復令愛,不要這多揀漢。想我那唐僧,人才雖俊,其實不中用……我雖人物丑,勤緊有些功。若言千頃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頓鈀,布種及時生。沒雨能求雨,無風會喚風。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層。地下不掃掃一掃,陰溝不通通一通。家長里短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這一點不假,他在高老莊當姑爺時便是如此。好勞動是可以引為驕傲和自豪的,但是,他卻忘了人家是在選女婿,不是在招長工! 面對妖魔,豬八戒也總好賣弄小聰明。或自以為機敏善應變,而把妖魔當作呆子。甚至接過獅駝王的話頭“這廝沒用”,說:“大王,沒用的放出去,尋那有用的捉來罷。”結果還是被四馬攢蹄捆住,扛扛抬抬,拋入池塘里浸著。或一遇勁敵便溜之大吉,還沾沾自喜以為是個識時務的人。甚至沒輕沒重,作弄沙和尚:“你且上前來與他斗著,讓老豬出恭來。”說罷,一頭鉆進蒿草薜蘿里,再也不敢露面,致使沙和尚成為黃袍怪的階下囚。或一見被孫悟空打敗的妖怪便抖擻神威,恍若天下英雄舍我其誰歟!最典型的例子是過朱紫國時,孫悟空按落云頭,將妖精捽在金鑾前,他跑上去,就筑了一鈀道:“此是老豬之功! 然而,豬八戒的見識也有為孫悟空和唐僧與沙和尚所不及的地方,那就是他從生活中積累的經驗。第三十九回,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變作唐僧一般模樣,兩個手攙手立在金鑾殿前,弄得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難分真假。豬八戒笑道:“哥啊,說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師父既不認得,何勞費力?你且忍些頭疼,叫我師父念念那話兒,我與沙僧各攙一個聽著。若不會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難也?”這主意更餿,卻最管用。第四十七回,路阻通天河,不知河水深淺,又是豬八戒出了個好主意,說是“尋一個鵝卵石,拋在當中。若是不濺起水泡來,是淺;若是骨都都沉下有聲,是深。”第四十八回,靈感大工使妖法一夜之間把通天河凍結成冰,唐僧想趁冰過河,不知冰的厚薄,還是豬八戒的主意正,道是“等我舉針把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動,便是冰厚,如何不行行?” 農民主要是靠經驗認識世界,豬八戒特別善于認死理,處處表現出一種阿Q式的經驗主義,最足以說明他是個農民典型。所以,卵二姐將一洞的家當留給他都被他吃光,因為他不懂經營,老高家的土地到他手里卻成了生材之道,但為他會耕田耙地,種麥插秧。所以,他的武器九齒釘鈀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見所未見的,難怪孫悟空要問:“你這鈀可是與高老家做園工筑地種菜的?”難怪沙和尚要說:“看你那個銹釘鈀,只好鋤田與筑菜!”確實,那柄九齒釘鈀簡直像魁星手中的,令人一看便知道人物的職業。正因如此,所以豬八戒的狡黠是農夫的狡黠。其為人也,小黠而大憨。因而“呆子”也就成了孫悟空對他的謔稱和昵稱。 要而言之,好耍小心眼,或阿Q式的掩蓋自己的缺失,自尊自大,自欺自慰,或在尊者面前進些詀言詀語,讓自己的對手吃點苦頭,或阿Q式的投機取巧,面對強者退縮,面對弱者逞能,凡此,無非想占點小便宜,滿足點虛榮心,這是蕓蕓眾生的弱點,也是豬八戒的特點之一。但蕓蕓眾生中有這一弱點者卻未必都像豬八戒那樣憨直,而這也就是這個人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