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任務和目的
本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選修課程。課程闡述Internet中運用的核心技術的原理,講述各種交換技術、多媒體信息傳輸技術、虛擬專用網絡技術、網絡安全技術和主動網技術,課程還介紹在網絡處理器中實現上述技術的基礎。設置這一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Internet核心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這些領域的發展現狀,并通過實驗了解開發Internet技術的基本方法,為從事計算機網絡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打下基礎。
二、課程大綱 1. 交換技術 路由與交換的概念 IP交換 標記交換 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 2. Internet數據交換的服務質量 QoS的基本概念及其實現機制 集成服務與RSVP協議 區分服務 IPv6與QoS 擁塞控制 流量工程 3. 虛擬專用網 VPN的構成模式和分類 VPN的實現 VPN的QoS支持 IPsec協議 4. 網絡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 防火墻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 5. 主動網 主動網的基本原理和實現 主動網體系結構 主動網的安全性 主動網實例 主動網的應用 主動網的路由器 6. Internet交換系統結構 交換路由器系統結構 網絡處理器的概念 網絡處理器硬件系統的構成 7. 網絡處理器的程序設計 程序設計環境 微引擎程序設計基礎 微引擎程序設計實例
三、本課程基本要求 1. 掌握各種Internet交換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點 2. 掌握QoS技術中的各種算法的原理和特點 3. 掌握VPN、防火墻等網絡安全技術的原理,了解Internet中的新技術和發展趨勢 4. 掌握網絡處理器的概念和特點 5. 掌握在網絡處理器構成的系統中實現各種Internet技術的原理和方法
四、與各類課程的關系
先修課程: 計算機網絡
五、習題與實驗
習題數量:10 實驗: 1. 網絡處理器開發軟件和使用 2. 各種實現Internet技術的程序代碼分析 3. 程序代碼的調試與開發實驗
六、學時分配 1. 交換技術 8 2. Internet數據交換的服務質量 8 3. 虛擬專用網 4 4. 網絡安全技術 4 5. 主動網 4 6. Internet交換系統結構 4 7. 網絡處理器的程序設計 4
七、授課與考試形式 本課程的授課形式以教師講課為主,輔以部分課堂討論。課程的實驗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供實驗所需的軟件。 本課程的考試形式包括書面考試與實驗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實驗考核以實驗報告和面試的形式。
八、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教材: 胡越明,《Internet技術及其實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參考書: 見教材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作計劃表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