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628
淺談大學生就業難的經濟學分析[摘 要] 大學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就業也由計劃經濟時代的統一分配逐步轉變為就業市場調節下的自主擇業。大學生是整個社會中充滿活力、富于創造性的群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越來越凸顯出來,成為全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分別從大學生為什么就業難、就業形勢異常嚴峻以及市場需求問題分別討論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通過大學生數量的增加,教育體制下的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為解決剛畢業大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相對滿意且適合自己的工作這一問題提供切實有效的引導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教育體制 經濟學 大學生為什么就業難? 不久前,一條中國大學生數量全球第一的新聞見諸報端,但是,中國的大學生真的太多了嗎?到2005年為止,中國在校大學生數量達到2300萬,但是別忘了我們的總人口也是全球第一,按照每萬人大學生數量的標準來看,美國為520人,加拿大為580人,韓國為571人,而中國僅為120人。 很明顯,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相差甚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要完成現代化進程,希望仍只能寄托在大學生身上。中國大學生數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難道中國的大學生數量已經供大于求了嗎?難道中國社會中大學生這樣的人力資源已經成為劣質資源了嗎?究竟是什么是大學生成為“雞肋”的呢? 1. 高校擴招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 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但我國的人才總量是缺乏的。據統計2003年我國大學生畢業生超過212萬人,2004年將達到280萬人。據預測,在2005年應屆大學生畢業生很可能達到340萬人。專家認為:大學生就業難的程度被夸大了?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目前每年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大約700萬至800萬個,而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則大約在300萬左右。就這一數據而言,大學畢業生理應有比較大的就業空間。但我國在疏通渠道和就業服務上有明顯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間。一方面是民營企業、邊遠地區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業服務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就業市場,大學生異地求職,信息不暢,成本太高。此外還有就業觀念須轉變的問題。在許多人的觀念里,上大學就是“鯉魚躍龍門”,身份改變了,一定要找個好的工作才算就業。大學生去當“殺豬匠” 、當高級保姆、從事擦皮鞋的工作都談不上體面的就業。就業預期的提高,無疑帶來了就業的壓力。相當多的大學生畢業生存在明顯高于社會現實的期望值,主要體現在薪酬、工作單位和工作區域等方面:一是畢業生期望的薪酬明顯高于用人單位的薪酬定位,二是畢業生在工作單位的選擇上,一般要求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企業和“三子”企業,對民營和中小企業不屑一顧;三是在工作區域上普遍要求到東部發達地區以及大中城市,而且不愿意去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 2.大學生貶值現象 從社會對大學生畢業就業的容納能力角度看,普遍高等教育過快增長造成大學生貶值。 3.擴招導致教學班級擴大,教師授課加重、學習和生活環境惡化 不斷的擴招致使教學班級規模擴大,教師授課任務加重,學生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的質量等等,。這些因素,無疑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雖然我們不能把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全部歸結于擴招,但它的確于擴招有很大的關系,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4.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變化錯位帶來的就業壓力我國目前的就業矛盾存在總量問題,也存在結構問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高校專業設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