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062
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大學生就業分析[摘要]后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形勢的不穩定和高校擴招后大學畢業生的人數的不斷增長,使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逐年更加嚴峻。主要特點有畢業崗位數量難以滿足畢業生需求、部分專業人才過剩、大學生期望薪酬和實際薪酬下降以及企業處于完全主動地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專業設置不合理以及畢業生期望過高。所以應規范大學生就業指導,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和轉變大學生就業意識來應對存在的問題。[關鍵詞]后金融危機 大學生 就業難 一、后金融危機時期大學生就業特點 1、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與畢業生的人數差距太大 近幾年來我國的高校學府不斷增加,大學就不斷地擴大了招生的規模,每年所畢業的大學生不斷的增多,但是對于企業和各級政府所需求的大學生容納限度都顯示得過多,能提供的崗位遠遠小于大學生所需求的。從經濟學來看,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上大學生的勞動力是供給方,用人單位是需求方。就對需求方來看,主要是各類企業和政府的各級部門。作為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會根據自身的成本、收益和企業的發展的情況,來決定所需要招聘大學生的數量。作為政府部門,在招聘公務員的時候,也要按照各個職能部門的人事結構和開展工作的需要,考慮不同職位的具體需要來招聘相應專業的大學生。但是所提供的崗位也不能滿足現今社會畢業生的需求。隨著每年畢業生的增長所呈現的差距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明顯。 2、熱門專業的人才過剩 現在的高校只是一味的擴張學校,招收學生,強調培養人才與市場接軌,市場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應該開設什么樣的專業都不是很清楚,只是沉迷在盲目當中。同樣的情況,現在的學生在高考后都選擇當年的熱門專業就讀,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熱門的專業就是社會上所需要的專業,也容易找到好的工作。但是現今所缺的人才并不代表以后幾年也同樣缺少同種專業的人才。所以大多數學生都這樣想就理所當然的選擇現在所熱門專業就讀。但到了畢業之時,所讀的熱門專業的學生早讓市場上出現了飽和的狀態。從這個層面上說這幾年的大學生就業市場的波動與熱門專業的轉移是有直接的關系的,所以很多熱門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3、大學生期望薪酬和實際薪酬明顯下降 一方面,金融危機使整個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就業需求量必然下降,導致了工資的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機也給大學畢業生傳遞了目前經濟形勢的信號,促使其在就業前重新對自己做出評估,設定合適的期望薪酬。相比與金融危機前,后金融危機時期形式的不穩定迫使大學畢業生降低自身期望薪酬,提高自身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 4、企業處于主動地位 后金融危機時期,企業多是采用保守的發展戰略與緊縮的財務戰略,所以企業也不可能大量招收沒有經驗的新員工。此外,企業期望減少培訓費用,所以企業在招聘時,會先考慮專業是否對口、綜合技能力強度的畢業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熟發展中,部分專業、課程設計脫離了社會的實際需求,使得大部分專業的大學生沒有合適的崗位選擇。雖然好多企業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都是現今的大學生,但是現在大學生大多都沒有實際經驗,一般大學生在學校期間不會投入時間去培養自己的實際動手經驗,即便有自我實習的學生,但是經驗也不足。所以錄用他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培養他們,但是現在的企業都是緊急需要可以直接性用的人才,所以企業基本上是不會錄取應屆的大學生。 二、出現大學生就業特點的原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