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312
論企業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 一、企業文化的由來及其在我國的發展 1、企業文化的由來 十九世紀末到本世紀初,西方工業化發展到以大機器和生產流水線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階段,企業經營者主要關心的問題是生產效率和投入產出比,在這種條件下,泰勒的科學管理式和韋伯的“科層制”的應用就導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學管理實踐,科學的管理理論對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當時的工業化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人們開始關注包括自我實現在內的人的社會性需要,于是導致了一系列激勵理論的出現。這些理論強調人際關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五六十年代系統論的應用和權變理論的發展導致了西方組織管理重點由組織內部的管理轉向戰略管理,強調組織結構和系統的協調與適應能力。八十年代初,隨著日本企業的崛起,人們逐漸注意到了文化差異對企業管理的影響,進而發現了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的融合——企業文化,它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領導人用其在企業創業階段形成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教育新成員,并在此過程中將全體員工的價值認同和行為方式進行整合成統一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進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 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是對組織的文化價值、經營理念、管理過程與組織長期業績的關系的又一次重新審視。 2、企業文化在我國的發展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國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中,就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經營理念,如大慶鐵人精神、鞍鋼憲法等,當時雖然沒有冠之以企業文化的概念,但實際上發揮著企業文化的價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來,隨著人們對精神激勵作用的客觀認識和對物質激勵手段的運用,人們迅速地從精神控制的桎鋯中覺醒起來,這些“企業文化”也由于未能適應時代的變化而逐漸衰落了。從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引進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的過程中,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國的企業中。 二、企業文化的內涵和特征 1、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也叫做公司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觀念、文化形式和行為模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體現了企業及其成員的價值準則、經營哲學、行為規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換言之,企業文化是指企業中長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作風、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的總稱,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的總和,對企業成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眾多人的興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統一起來,是企業長期文化建設的反映。 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目標、企業形象、企業制度、企業環境和企業文化活動等。它的實質, 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引導為手段,以激發職工的自覺行為為目的的一種企業經營管理思想。企業文化的根本任務,是以全體員工為工作對象,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和文化娛樂、交心聯誼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統一員工意志,規范員工行為,凝聚員工力量,為企業總目標服務。企業文化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常常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簡而言之,企業文化是一種氛圍,就是形成一種積極向上正氣,形成一種嶄新的精神面貌。 2、企業文化的特征 (1)人本性與整體性統一。企業文化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強調人的理想、道德、價值觀、行為規范等“本位素質”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強調在企業管理中要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強調激發人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責任心。總之,突出的是以人為本。但是這種以人為本思想又是以企業整體性為前提展開的。企業文化集中反映出企業的整體利益、整體精神,它追求的是企業的整體優勢和整體意志的實現,它又是企業員工所普遍接受的一種整體感覺和共同的價值觀念。它所強調的是全員一致的集體主義情緒和團結協調的行為方式。 (2)穩定性與動態性的統一。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積累起來的一種群體意識,作為一種意識,它相對于不斷變化的企業內外環境具有一種穩定性。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它基本內核的穩定性就會更加突出。有的企業經過了上百年的歷史,企業文化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但基本信念和基本價值觀仍然沒有離開最初的構想。有的企業作為組織形態可能因某種原因不再存在了,但其企業精神仍然保留下來。但是,企業文化又是在變化中保持穩定的,具有動態性的一面。首先,企業文化的形成是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的,即是從不定性不系統到初步定性和系統化,這一過程本身就具有變動性。其次,企業文化是不斷充實和發展的,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再次,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劇烈變化,企業文化會發生變革,一種嶄新的文化替代一種陳舊落后的文化,這是企業文化動態性最顯著的表現。 (3)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統一。企業文化的繼承性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繼承了優秀的民族文化精華。第二,繼承了企業的文化傳統。第三,繼承了外來的企業文化實踐和研究成果。但繼承不代表排斥創新,繼承的目的就在于創新,優秀的企業文化具有隨著企業環境和國內外市場的變化而自我更新的強大能力。創新既是時代的呼喚,又是企業文化自身的內在要求。 (4)相融性與獨立性的統一。企業文化的相融性體現在它與企業環境的協調和適應性方面。企業文化反映了時代精神,它必然要與企業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以及社區環境相融合。與企業環境格格不入的企業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但是企業文化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具有相對獨立性。這是由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特色、企業傳統、企業目標、企業員工素質以及內外環境不同所決定的。 三、構建企業文化的必要性及具體思路 1、營造企業文化的必要性企業文化在企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企業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對現階段處于由人治向法治轉換過程中的國內公司,健康的企業文化將能削弱甚至取代個人影響力在企業中的過分存在,為企業的平穩發展創造條件;它同時也是企業管理和管理制度實施的需要,所有的企業都不可能制定出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種漏洞導致的后果的大小完全取決于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而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增加員工對于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也是這種企業文化才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它還是市場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