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233
“三農”問題與我國經濟發展 [摘 要]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約占世界總人數的1/5,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其中有9億的人口生活在農村。理所當然的,農業也就成了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業在我國占據了舉頭輕重的地位。當前農業、農村、農民中存在相當突出的問題,原因主要是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體制、機制、政策、環境以及農業天然生產要素不適合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三農問題”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關鍵,關系到改革開放的全局,更影響到我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的發展。同時它也是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就要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搞好農業結構調整,保證農業健康、穩地發展;加強農村管理體制的戰略性改革,縮小城鄉差距。這樣才能真正確保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本文就“三農問題”和我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一些分析和闡述。。。。。[關鍵詞]產業結構 制度完善 減負 一、“三農”的概念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從事行業、居住地域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三農問題”獨立地描述是指廣大鄉村區域,只能以種植、養殖生產為主,身份為農民的大部分國民的生存狀態的改善與產業發展以及社會進步問題。系統的描述是指21世紀的中國,歷史形成二元社會中,城市現代化,二、三產業發展,城市居民的殷實,受制于農村的進步、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小康相對滯后的問題。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且不論質的提升,僅從量上考慮,中國的重大經濟問題都依賴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突破。“三農問題”實質是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同步問題,結構不協調問題 農業問題 一 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動生產率低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糧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經營規模比較小,從而無法在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聯產承包之后,我國家庭農業經營生產分散、規模小。我國農戶約2億個,出數量有限的國有農場和極少數農村實行規模經營外,勞動生產率低。特別是我國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業將面臨國際規模農業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我國的地域遼闊,地域差別大,農業的產量會有較大差別。 二 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 我國農村,特別是廣大的中國西部地區,農民對生產的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土地與勞動的投入之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種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粗放經營方式,廣種薄收、超載過牧、亂砍濫伐現象仍然存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堿化、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加劇,從而削弱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 農業生產資源短缺,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從農業資源角度看ian,我國水土資源短缺將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長期的、根本性的制約因素。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水土資源對農業的發展約束不斷加劇,人與水土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水土資源被擠占的勢頭難以逆轉,農業將面臨日趨嚴瑴的水土資源短缺。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均耕地、草地、林地、水資源分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40%、14%和25%,隨著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的增加,下個世紀我國農業資源將迅速接近承載能力的上限。森林積蓄量、河川徑流量我國人均為8.17和2424立方米,分別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7和1/4。根據生態經濟學觀點,農業現代化程度越高,它與農業生態系統的依存關系越密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應該是推進生態文明的進程。它既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然而目前,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卻日益惡化。 四 現存的農業法制存在很大的不足 農業法制上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法制存在缺陷,農民的權益得不到難得以維護,農民的生活存在很多的侵權行為,由于農民的法制意識低,市場敏感度低,在農業交易上往往受到欺騙,而受侵權后有關部門也不能及時或認真維護。 農村問題 目前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戶籍制度改革。以往戶籍制度將城鄉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較大差異。這種戶籍制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受到理論界的一致質疑。目前,各地興起的戶籍制度改革紛紛向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開刀”,希望能夠借此進一步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勞動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導,形成的移民潮會給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驟需要控制,小城鎮是消解城鄉二元對立、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改革開放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出現了新面貌,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農村目前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些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基層政權薄弱。鄉村兩級政權是搞好農村的基本力量,但是目前這兩級政權卻非常薄弱。其原因是鄉級黨委和政府的職能越來越弱,公安、司法、工商、稅務等部門實行垂直管理,這些部門難以協調,使鄉級黨委和政府管理鄉村的手段靠行政手段難以奏效。 二、家族勢力和村霸勢力抬頭。由于基層政權薄弱,農村家族勢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農村邪惡勢力越來越盛行,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而鄉政府又不能直接指揮公安司法部門對這些進行打擊,這樣就往往形成了鄉村干部不得不依靠這些人去辦成一些事。同時對他們又無可奈何。欲除不能,欲用不忍。 三、發展經濟缺乏手段。現在,上級政府對發展農村經濟非常重視,提出了許多戰略,但是如何落實到實處 卻常常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市場手段還沒有建立健全,另一方面行政手段越來越不起作用,使農村發展經濟常常處于無奈的狀態。 四、鄉級政府機構臃腫。近兩年,鄉級政府人員急劇膨脹,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和機關工作人員人數增加太快,另一方面也與進人無節制收受賄賂有關,少數人發了財,給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五、鄉村干部士氣低落。現在,我們一些媒體把鄉村干部說得好像都是壞人,其實,鄉村干部的工作非常辛苦,非常艱難,他們工作的好壞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可是,許多人不理解,都認為他們只會吃、喝、卡、拿、要。他們的工資非常低,有時候工資還沒有保障,工作條件非常差。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