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經濟復蘇形勢總體較為明朗,然而連續實施了近七個季度的經濟刺激政策,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其負面因素也開始抬頭,主要表現是財政風險的迅速積聚。盡管各國都認識到了重整財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是在經濟增長和財政安全之間的抉擇異常艱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分析上半年世界經濟的運行,在經濟增長、金融風險財政化、政策選擇、中國作用等四個方面做出了基本判斷。 我國宏觀經濟分析 當前宏觀經濟狀況的分析 10年以來,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增長回升的基礎繼續鞏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當前宏觀經濟運行有以下特點: 一是房地產投資過熱,房價仍高位運行。受前期貨幣供應量持續過快增長及住房的投資性需求過旺的影響,今年初房地產投資再現過熱現象,房價繼續非理性上漲。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8.1%,比上年同期加快28.2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22個百分點。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分別增長28.7%和67.9%。4月份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效果有所顯現,但離合理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二是工業加速回升,企業景氣上升到較高水平。受出口強勁回升及去年國家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效應繼續顯現的影響,今年以來工業加速回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個百分點。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雙雙恢復到危機前水平。 三是物價溫和上漲,通脹壓力不大。上半年CPI同比增長2.6%,漲幅低于預期且具有明顯的合理性。一季度CPI同比增長2.2%,4月份、5月份分別上升至2.8%和3.1%,如果考慮到上年同期基數的影響,漲幅并不高且比預期要弱。推動物價上漲的主因不是貨幣供應過多而是長期偏低的食品類價格的逐步回升,其中又主要是由于糧食價格較平穩增長推動。這有利于校正長期以來形成的農產品價格偏低問題,有利于農民增收。 熱點分析
當前,歐債危機惡化使得世界經濟前景撲朔迷離。國內通脹預期有所加強,房地產調控任務艱巨,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經濟形勢較為復雜。 通用壓力并不大 持續偏快的貨幣增長并不必須導致高通脹。持續偏快的貨幣增長必然帶來高通脹,這樣的觀點已經明顯不適宜,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發生明顯的通脹一定要有貨幣過度與“硬缺口”的結合,否則,所謂的通脹壓力大部分將轉為資產價格上漲,中國是這樣,全球都是這樣。經濟真實需求、貨幣供應量和翹尾因素共同決定了今年通脹“前低—中高—后低”走勢,其中峰值最可能出現在三季度。預計三季度一些結構性因素會給CPI帶來下行壓力,很可能拉低今年通脹峰值的高度。一是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局面并沒未根本性扭轉,企業產能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釋放。二是農業連續豐收,農產品價格上漲潛力不大。三是資源價格也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二)回落是正,F象 2010年中國經濟并未進入新一輪加速增長周期,去年二季度以來的經濟回升是一種反彈,不是反轉。首先,經濟的內在增長動力不足,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強勁回升是靠政府人為推動的回升,不是市場內在的回升,靠的是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特別是房地產投資高增長、房價的暴漲不是源于內在需求(自住性購房需求),而是源于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即是由過度的流動性推動的房地產泡沫化增長所產生高增長幻覺,是不能持續的。因此,經 濟回落是一種內在要求,一方面,政策刺激效應正在逐步遞減,如去年國有企業投資增速很高,今年則明顯回落,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自2008年開始的內在調整過程并未結束,相反被前期過度刺激的政策延緩了,必須“補調”,也只有“補調”,解決好我國經濟的內在結構問題,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才可能啟動。所以,2010年很像十年前的2000年,不是經濟的大反轉,而是需要通過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來形成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才能保持經濟較快增長。其次,持續較長時間的經濟過度刺激政策(主要是刺激國有企業投資和房地產的“投機需求”)負作用很大,如國進民退問題、房價高度泡沫化、高耗能行業迅猛增長等,加快退出超;恼撸ㄟm度寬松以外的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三)房地產調控需要長效政策 國土部披露數據,2010年1~5月全國住宅用地供應同比增加59%。國土部認為,房地產市場正朝總體向好的預期發展。當前,土地市場逐步回歸理性,調控效果初步顯現。但是,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出臺有利于房地產長期良性發展的長效政策。 有不少人認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如果進行調控,則會影響經濟增長前景。誠然,在本次應對金融危機中,房地產對刺激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但是,房價之高完全脫離了民眾的有效購買力。追求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經濟發展特定階段的一種需求,但從長期來看,速度如果不建立在質量的基礎上,這樣的增長必然是低效的和不可持續的。我們要經濟增長,其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實現國富民強的目標。而背離人民收入、背離自身價值的房價非但沒有滿足民生福祉,反而給人民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果本次房地產調控效果不佳,將對經濟健康發展不利,也對社會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經濟走勢和預測
二季度國民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0.3%,與一季度的11.9%相比有所回落。一季度GDP出現接近12%高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基數較低,相對于去年三、四季度的增長,并沒有出現繼續加速的態勢,仍具恢復性。根據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們預測全年GDP增長9.5%至10%,與之相伴的通貨膨脹也較為溫和。 (一)出口保持快速增長 今年美國經濟處于較明顯的回升過程中,并帶動整個發達經濟體逐步復蘇,這與新興經濟體的率先復蘇并繼續穩固增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國全年出口都將強勁反彈。受基數和經濟刺激政策效應變化的影響,今年美國經濟復蘇將是前強后弱,其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乏力、高盛事件等將使美國經濟復蘇持續性不強,可能在下半年或明年出現兩次探底。預計全年出口增長有望達到18%左右。進口增長更快,全年有望達到24%左右。 (二)內需增長小幅回落 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將小幅放慢。這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政府投資特別是中央項目投資增速的放緩,將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小幅回調。另一方面,貨幣政策由前期的明顯偏松到適度寬松的回歸及中央加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其效應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從而導致房地產投資需求的放慢。初步估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二是實際消費增長將比去年有所回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加快,實際增速小幅調整。這主要是因為前幾年居民收入高增長的滯后效應在減弱,再加上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擴大態勢及農民增收困難等,使消費增長面臨回調壓力。 (三)脹率將小幅加速 近期物價總水平的確存在結構性上漲壓力。主要表現:一是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較大,2008年此類產品上漲2.9%,2009年又上漲1.2%,今年上半年加快到2.7%,過去這類產品價格已經偏高,如此持續上漲將會進一步增加老百姓的看病負擔。這可能與衛生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醫院借機漲價以避免改革成本有關。二是房價過快增長導致居住類價格大幅回升。居住類價格2009年下降3.6%,自上年12月份轉正后今年初大幅攀升,上半年上漲3.9%。三是生產資料價格回升較猛,對最終消費品生產造成很大的成本壓力,上半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7.5%,上漲是比較快的,這對CPI上漲將構成壓力。 從趨勢看,三季度物價增長將小幅加快,四季度將趨于回落?傮w而言,今年的物價上漲是恢復性的,并沒有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 四、宏觀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是房地產快速增長支持了經濟復蘇,但房價過快增長卻帶來不少經濟社會問題。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消費持續偏快增長。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供給和需求的增長均超過30%。同時,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的沖動更加明顯,以北京為例,2010年一季度土地交易已達到48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0倍,已達到2009年全年的52%;上海一季度土地出讓金也已達到2009年全年的一半。房地產新開工項目和開發投資增長過快,將增加對原材料、能源以及相關工業品的需求,推動生產資料價格回升。但房地產信貸比重過高及房價持續非理性上漲,不僅給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和金融系統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而且產生諸多社會問題。目前,房價問題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高房價及住房市場分配的嚴重不公平,產生越來越強的民怨,也對居民的其他消費形成很強的“擠出效應”,影響消費需求的中長期穩定增長。 二是匯率政策現階段需穩定出口增長,同時又面臨貿易結構調整和國際壓力。2010年以來,圍繞匯率問題,美國、歐盟等對我國施加了較大壓力。年初至今,美國不斷對我國產品做出反傾銷、反補貼裁定,如對我國鉀磷酸鹽征收6958%至954%的反傾銷稅以及高達10911%的反補貼稅。根據美國有關部門的初裁,我國輸美石油鉆桿將遭受“雙反”兩稅重罰,最高超過510%。匯率政策作為我國貿易戰略的政策工具,在全球經濟面臨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等的挑戰下,我們還不能貿然讓人民幣過快升值,否則將會削弱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出口造成不利影響。短期內高漲的升值預期還將導致國際熱錢大量涌入,加劇房地產等領域的資產泡沫。而從長期的金融戰略看,人民幣升值利大于弊。由于人民幣幣值在長期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存在被低估的傾向,升值能夠使人民幣回歸其真實價值,并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升值還能增強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動力,引導資源由制造業流向服務業,改變當前制造業過度發展而服務業發展不足的產業結構失衡局面。 三是貨幣政策退出過早與退出過晚都存在風險。無論是從國內看,還是從國際看,隨著經濟復蘇動力的逐步增強,前期過度刺激的貨幣政策將逐步退出。今年以來各國都在逐步使過度刺激性貨幣政策退出,如美聯儲已經基本終止了各種特別流動性便利,一季度大規模的資產購買方案也被終止;歐洲央行在3月份議息會議上宣布收回部分非常規融資工具,并表示年底將信貸標準收緊至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我國去年上半年實施的寬松貨幣政策正在繼續向正常狀態回歸。進一步退出刺激性的貨幣政策則面臨“兩難選擇”,退出過早或過猛將不利于保持經濟穩定復蘇的勢頭,如信貸收縮過多,可能會造成中長期項目的后續資金缺乏,而退出過晚可能產生許多結構性扭曲及不利于抑制房地產泡沫等問題。要合理掌握貨幣政策的力度和調控時機,既要防止貨幣供應持續過多,不良貸款增長過快,又要防止社會資金鏈的斷裂,影響經濟穩定增長。 五、解決的建議 (一)創造有利于調結構、轉方式的寬松宏觀環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我國以出口、投資為驅動的經濟增長受到沖擊,這也使我們意識到現有經濟增長模式的不合理。當前,調結構、轉方式要多管齊下。一是改變地方政府的業績考核理念,在業績考核中要加大環境保護指標及民生指標的權重。二是加快結構調整和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增長速度不能太慢,更不能太快。經濟適度增長,才是調結構、轉方式的最佳環境。三是把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和重化工業升級作為調結構的重點,探索產業和資本融合的新方式。 (二)提高房地產調控政策執行力,促進房地產合理調整。當前,應堅決抑制投機需求,引導住房市場合理調整。要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注重政策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強化政策的執行力和可預期性,并努力建立和完善長效防控體制。一要不斷完善政策,減少政策執行可能出現的漏洞,保證政策的后續性和效果。此輪房地產調控如果失效,則房地產的泡沫會越吹越大,對經濟發展極為不利,對社會穩定亦帶來不良影響。二是盡快建立個人信用體系,統一第二套房的認定標準、房貸的標準等。三是提高政策的可預期性。給市場調整以確定的預期和明確的方式,以求徹底改變房價只漲不跌、房價越調越高的預期。如可預先告知投資者和消費者,國家將適時推出物業稅,讓投資者和消費者有自我調整的空間,這樣做還可避免市場的過度波動。四是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財政”問題。 。ㄈ┌盐肇泿耪吡Χ,合理控制信貸投放。目前,國際經濟及國內經濟正從不穩定增長狀態轉為較穩定的恢復狀態,為刺激經濟恢復而實施的貨幣政策需要回歸正常狀態。把握合適的時機和節奏是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的關鍵。要密切跟蹤監測國際金融危機發展趨勢、國內外經濟運行和貨幣流動性情況,適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配套措施上,可考慮逐步放開民間信貸市場,鼓勵民間融資的合規發展。發展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滿足不同層次企業的資金需求。加速利率機制市場化,提高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加大信貸資金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從源頭上保證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增強金融對經濟的服務功能。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