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策略及其啟示
一、美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策略 (一)確定正確的經營方向,找準行業定位 在任何社會的生產與交換活動中,總有一部分生產與交換適于小規模企業的經營,中小企業恰恰適合了這一要求。當今美國第一、第二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呈不斷下降趨勢,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第一、二產業雖比重下降但仍有中小企業大顯身手的天地,如高科技開發的某些局部環節、個別零件部件生產都可由中小企業承擔;第三產業除郵電、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外,絕大部分企業尤其是商業、服務業,行業多而品類雜,網點多而分布廣,服務方式靈活多樣,切近每一個人的具有復雜性和變化性的日常需要,適合于小規模的中小企業的分散經營。 (二)以技術創新立足市場 在美國,許多研究表明,小企業發展新技術、新產品的效率要高于大企業,中小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產品的過程一般只要一至二年時間,而大企業則需要四至五年時間。進入八十年代后,大約70%的創新來自小企業,擁有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大企業在發明創新方面不一定處于有利地位(某些耗資較大的基礎研究或重大科研項目除外),而且有高度靈活性、人員經過精心挑選、具有開拓和冒險精神的小企業則可以大顯身手,例如,個人計算機、自動傳送設備、胰島素等發明和創新均是小企業的杰作。 (三)注意建立高效的組織管理 中小企業規模小、組織形式簡單,大都實行職能管理;人事關系容易處理、交易成本也較低、企業主與雇員融洽相處、職工對企業在社會事務、人事制度及經濟決策方面有較好的參與度,避免了規模過大造成的人員多、職責不明,辦事效率低等弊病。另外,針對有些中小企業主缺乏經營管理知識的問題,美國政府組織各種活動對之進行管理方面的指導,如退休經理人員向中小企業提供指導和訓練,在一些大學和工商學院建立中小企業管理的研究項目和信息咨詢,并經常開辦企業管理班,舉行研討會。 (四)產品高度專業化 美國中小企業大多專業性強,產品單一,具有創造低成本、高質量的拳頭產品或獨家產品的潛力,它們總是把精力放在保持產品的專業性和獨特性上,而不是一味擴大規模、追求大型化。 (五)建立企業間的聯系 中小企業鞏固和擴大市場地位的主要途徑不是擴大市場規模,而是在提高專業化的基礎之上,通過分工協作,以商品交換為紐帶,以市場為基礎,形成一個群體,既保持了中小企業的靈活性,又實現了專業化生產,同時獲得了規模經濟效益。 (六)實行集中的市場目標 即致力于大企業鞭長莫及的領域,或填補大企業不愿插手而潛力很大的行業,選擇產品時要準而少,或以特有的技術訣竅在市場上占一席之地。 二、啟示 (一)既要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戰略意識,又要適度而行 泉州中小企業發展中最突出的管理問題是發展戰略問題。有的是沒有發展戰略,只為賺進眼下的錢終日奔波,以前怎么做,現在還是那一套,也不知道中小企業 以后要發展成什么樣;有的是發展戰略偏差,因領導人的固執己見而撇開專家良言,最終在競爭中失利;有的是發展戰略過高,制定出諸如“國際化”、“世界一流”的不切實際目標,或者與實際運營手段無關。同時泉州市中小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少知名龍頭企業。因此,建立龍頭企業,鼓勵創名牌的政策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政府在政策上要給予一定的扶持,作為中小企業本身,要摒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狹隘思想觀念,要善于并敢于“攀龍附鳳”,加入大企業的鏈條中,增強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但是,又不能唯規模論,盲目鋪攤子。規模經濟并非是越大越有效益。判斷企業規模的大小,不僅要看資產,還要看負債率,看銷售額和利稅指標。擴張與否以及如何擴張要看企業的管理是否可以輸出。 (二)加大培育品牌的力度 加大培育品牌的力度。一是單個企業本身要注重品牌建設;二是作為政府來講,要加大培育區域品牌力度,以“名人、名城、名鎮、名園”對國內外企業產業聚集效應,同時對泉州市中小企業產生區域品牌“光照作用”,以名牌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升級。中小企業要塑造品牌形象,不斷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信任度。培育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長遠的打算,一是要實現品牌持續創新,豐富其內涵,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含量,提高美譽度;二是要運用現代化形式和手段,如企業形象設計、廣告宣傳等,提高知名度;三是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加強銷售服務和質量認證,質量保證,遵紀守法,提高信任度。 (三)中小企業素質的關鍵在于企業家的素質 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家的素質可以代表企業本身的素質。由于泉州中小企業的業主、經營者絕大多數是由社會各個階層分化而來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經營管理能力欠缺,職業意識不強,整體上素質較低。盡管這些年從機關、學校中分離一部分人“下海”,使這種狀況有所改變,加上他們中有許多人經過幾年的摸爬打滾,提高了自己的素質。現實中確實出現一些有頭腦、很有戰略眼光、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但從整體上說,中小企業的業主和經營者確有一個提高自身素質的任務,如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戰略膽識;要有卓越的經營管理才能;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要有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精神等。 最近,泉州市民營企業新益公司決定斥資6億元,在泉港興建15萬噸高熔融指數聚丙烯項目。此前,該公司已投資3億元,在泉港啟動建設一個大型紡織項目。 幾乎與此同時,晉江海上石油公司投資2.5億元的60萬噸重交瀝青項目也在泉港敲定,東鑫公司也投資2億元在此興建10萬噸改性聚丙烯項目,為該公司在產的6家紡纖企業提供原料。[ 【參考文獻】 1、張海洋:《美國把中小企業當寶貝》,《環球時報》,2002年4月1日第19版。 2、呂宏志:《國有中小企業發展問題探討》,《經濟經緯》,2002年第1期。 3、李存芳:《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探析》,《財經問題研究》,2001年第12期。 4、王 芬:《美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企業改革與管理》,2003年第10期。 5、包紅玉:《WTO與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北方經濟》,2001年12期。 6、宋玉剛:《中小企業要有大品牌意識》,《中華商標》,2001年02期。 7、(美)蘇珊娜·凱普蘭著,李強等[譯]:《百寶箱: 企業完全生存策略》,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們出版社,2003年。 8、(美)詹姆斯.C.科林斯,威廉.C.拉齊爾著;李麗,徐明峰 譯:《中小企業管理: 概念與案例》,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 ]⑺民營企業向石化中上游反溯,不僅是泉州民間資本壯大的征兆,更是泉州民企日漸成熟企業家的素質不斷提高的標志。 (四)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法制化的企業體制,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小企業在短期的快速擴張中,往往只重視硬件的投資和建設,忽略了內部管理機制的軟件建設,形成了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障礙。內部機制中的用人機制、經營機制、分配機制、約束機制及崗位經濟責任制等,要求決策層高明、經理層能干、機構精干、高效,崗位職責分明,人的積極性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樣才能使企業這架機器高效運作。中小企業既要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改革管理體制,改變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又要擴大生產規模、投資改造,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部管理機制。 比如泉州興源塑料有限公司,它創建于1994年,現已投資人民幣1億元,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和檢測設備,生產“熊貓牌”硬聚氯乙烯管材、管件。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給排水工程、自來水工程、農田灌溉工程、環保排污工程等領域。隨著國家對漸型化學建材的推廣,“以塑代鋼”的政策深入,行業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針對現狀,公司領導秉承“質量好興旺發達,服務好源遠流長”的經營方針,適時轉換內部經營機制,規范企業內部管理,倡導推行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使員工樹立起質量的憂患意識,促進產品品質的全面提升。在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貫徹進程中,科協人員認真學習有關產品質量和檢測標準,把協助公司編寫制訂一套切實可行性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作為科協的年度工作重點,并組織舉行相關的ISO質量管理體系的知識競賽。經過公司科協人員的不懈努力,公司于2000年底順利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和產品的認證。在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公司產品質量得到穩步提升,企業的經營和內部管理日趨完善,成為泉州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法制化的企業體制的典范。 (五)重視信用,規范行為 中小企業信用狀況是其存續期間,對外進行經濟交往中基本信息的集中表現,它主要包括企業登記、合同履行、應收應付賬款、銀行貸款償還、產品質量、通關抵稅、企業及民事糾紛以及法定代表人信用記錄等情況。一些中小企業信用缺失,給自己的生產經營帶來極大的危害。所以,企業要把承諾、信用當作維護自己的生命和品牌一樣規范自己的行為,既注重個人信用,又注重企業信用。強化企業管理,尤其是規范財務會計管理,理清產權關系,克服短期行為,不斷提高競爭力。要吸取潮汕地區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沉痛教訓,視信用如生命。 從80年代中期起,泉州石獅市的健健人在一個簡陋的廠房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如今發展成為擁有標準廠房10多萬方米,員工總數達數千人,年產值超億元的大型跨國集團。“誠信為本,志創輝煌”是健健人的經營理念,他們認為任何商業往來都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只要雙方商定的內容,無論如何都必須遵守。正因為有了這種信念,企業建立時,管理層就抓緊產品的質量管理,始終貫徹“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原則,從而獲得客戶的廣泛支持與信任,使該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客戶關系。并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保證了產品質量持續穩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現在,健健服飾不僅遠銷東南亞、歐美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東方健健”這一國內知名品牌也已在全國十幾個省市和地區建立了營銷網絡。健健人正是以誠信為本才從一個簡陋的廠房開始發展到如今成為擁有標準廠房10多萬方米,員工總數達數千人,年產值超億元的大型跨國集團。 (六)加強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產品 通過嫁接、技術改造、技術更新等方式,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注重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引進、吸收、消化或者聯合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統等先進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建立行業技術研究中心,獲得需要的適用技術,加入到“產、學、研”聯合開發的基地之中,從中獲取技術支持。 目前泉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全年技術創新開發經費投入絕對額占總資產的比重只有1.36%,與國外企業一般8%至10%的比重相差甚遠。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相對滯后,絕大部分民營企業依然保留著傳統的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在企業經濟效益上,目前泉州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人均增加值3774美元,而美國1995年已達到4760美元。相比之下,恒安集團在技術創新上就作出了好的榜樣。地處泉州晉江的恒安集團創建于1985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婦女衛生巾和嬰兒紙尿褲生產企業。多年來,“恒安”推行“以人為本,直面市場,創新發展”的經營理念,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產品科技含量和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在新經濟條件下,走出了一條靠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發展的新路。 1992年年底,當發現恒安產品在國外已經落伍時,公司董事會果斷決策,一次性投資近億元,從意大利引進具有90年代先進水平的高檔衛生巾生產線。使“恒安”一舉擺脫低水平的行業競爭,并走出一條靠技術創新推動企業發展的光明之路。同時,恒安集團以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為依托,成立研究開發中心和企業科協組織,完善了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促使企業技術創新工作走上規范化和經常化。“恒安”與華僑大學有針對性地聯合舉辦恒安機電大專班和恒安營銷大專班,面向社會公開招生,畢業生全部走向企業一線骨干崗位,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開發與利用機制和人才儲備機制。目前,“恒安”總部僅大專以上學歷的就有400多人,具有高級職稱和學位的60多人,他們已成為“恒安”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和重要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泉州中小企業在進一步的發展中應當盡可能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但并非都要辦成高科技企業。而是要用知識經濟時代的高新技術,去改造傳統產業,生產物質產品。 (七)提高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水平和能力 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深化和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應用程度的日益深入,使得現代企業的競爭已不再單純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日益表現為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許多產業在區域內的集中正是這一現象的集中體現。比如,家電行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膠東半島等地區,晉江成為中國的“鞋都”等。生產的集中反映的是要素的集中,要素的集中是供應鏈效率提高的要求,而供應鏈效率提高的基礎在于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高效率,這一切又是建立在直接記錄并指引物流、商流和資金流有序流動的信息流準確、快速、暢通的傳遞和交流基礎上。供應鏈的發展不斷對處于供應鏈中的企業進行優勝劣汰,企業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的企業將不斷被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所替代。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要求和外部供應鏈的競爭壓力加速了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進程,信息技術正在成為企業流程再造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手段。中小企業必須對這一趨勢有足夠的認識,針對企業實際,不斷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和能力,保持并提高在所處供應鏈中的優勢。通過提高企業的效率在競爭中取勝,獲得核心競爭力。 泉州有的企業正在建立現代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或物流供應鏈(KAMBAN),如晉江市恒安集團的ERP系統已初步形成,柒牌服裝公司、三興鞋業公司的物流、資金流管理系統局域網已基本建立,廣域網的建設正全面展開。惠泉啤酒集團公司將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廣泛應用于每個生產環節,建立了生產控制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質量檢驗管理系統以及人才資源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相信在這些企業的帶領下,泉州中小企業必將走出一條信息化潮流下適應自己發展的路子。 (八)加快泉州家族式中小企業的社會化 泉州,在“下海”與“上岸”的潮漲潮落聲中以其獨特的推進歷程和不凡的業績,瓜熟蒂落般地成就了“泉州模式”的概念,得以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并稱。據了解,泉州企業有98%屬于家族企業。 可以說,家族企業造就了泉州經濟的輝煌,但是,在中國入世后,在國際這個大環境中,泉州企業更多的該是從以往的經營中看到一點什么,得到一點啟示,更多地思考家族企業的利弊問題。 泉州中小企業經歷了家族式到集團式,形成了獨特的“泉州模式”,在泉州經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企業家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品牌、創新意識不強、規模偏小等,嚴重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把握機遇,立于不敗之地,迫切需要政府及中小企業主關注,并加以研究解決。進入新世紀之后,泉州的家族企業可以說面臨著諸多方面的挑戰,但是最為主要,也是最為嚴峻的挑戰,還是我國加入WTO后,國內市場國際化、國內競爭全球化問題,即家族企業的社會化問題。入世之后,對于家族企業如何迎接這個挑戰?可能純家族式的民營企業首先要學做“小學生”,認真學習怎樣參與國際競爭,融入新的游戲規則中去。其次要確立現代企業意識,克服純家族式企業的管理,加快企業的社會化進程。美國等西方的跨國公司已經走過了家族化管理的階段,其在各個方面都肯定比我們的家族企業先進。克服家族化管理、走科學管理之路是這些美國企業已經實踐,并被證明是正確的道路。我們的家族企業應當借鑒。 創新、蛻變、進化是社會存在的永久主題,也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根本導向。中國改革開放的二十幾年和我國市場運行體制的發展與壯大充分表明了把握變局、與時俱進是任何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美國的中小企業,在美國市場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對拉動美國經濟的復蘇,解決美國就業人口等方面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