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工商管理論文

            金華市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對策之我見

            本論文在工商管理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金華市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對策之我見
             
             一、金華市產業集群的現狀
             
             產業集聚是圍繞某個特定領域和產業所形成的企業集合,區內眾多的企業在產業上具有相關性,彼此共享資源、技術、信息等要素,獲得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的雙重效益。
             金華經濟總體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制造業相對發達。從經濟構成看,二產占有很大的比重,工業(生產制造業)發達,生產優勢相對突出。從經濟成分構成看,金華民營經濟發達,個私經濟的成本優勢、產權優勢、機制優勢、理念優勢明顯。從金華產業特色看,金華的區域經濟發達,已經初步形成了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生產、小商品制造、五金機械制造、現代醫藥與精細化工、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新興高附加值產業等八大產業集群。“十五”末期,金華市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有48個,其中10—50億元的有34個,50億元以上的有6個,最大的達90億元,集聚各類工業企業1.4萬家,從業人員60余萬人。金華市已分別獲得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產業基地、中國五金工具生產出口基地、中國出口拉鏈生產基地、中國制筆工貿基地、中國化妝品生產基地、中國磁性材料生產基地和國家級天然藥物高新特色產業基地等18個國家級產品基地稱號。
             金華市的汽摩配、醫藥化工、工量具等行業逐漸成為了重要的支柱行業和主導產業。特別是汽摩配產業,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第一大主導產業,金華市在2007年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汽車摩托車產業基地”稱號。為促進產業集聚,推進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提高產業集聚效應,市政府提出按“誰發展快就扶持誰、誰投入大就資助誰、誰貢獻大就獎勵誰”的原則。市財政每年安排2500萬元左右專項資金扶持優勢企業發展。每年由專家評審確定優勢企業名單,并簽訂銷售、利潤、稅收、技改投入等發展目標實行考核,根據考核情況按其社會貢獻和地方財政貢獻實行獎勵,同時對優勢企業在相關媒體宣傳。通過扶優扶強,涌現出了一批擁有知名品牌、核心競爭力強、行業帶動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龍頭帶動、梯度發展的產業集群。如今,青年汽車、今飛集團、萬里揚集團、康迪集團為龍頭的汽車產業,近年來以年均增長30%以上的速度快速發展,作為汽摩配行業的龍頭企業青年汽車集團,就先后獲得中國客車企業10強、中國機械工業500強、“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等榮譽。“今飛”集團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其摩托車輪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華豐電動的生產規模躍居全國同行前十位,公司生產的角向磨光機產量占全國的1/4;浙江李子園牛奶食品有限公司液態奶產銷量居全國第七,塑瓶裝滅菌奶銷售量居全國第一,“李子園”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到2007年底,49家市重點優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3.04億元,占市區規模工業的53.84%,應交稅金7.41億元,實現利潤8.17億元,占市區規模工業的71.42%。經扶持政策引導,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
             但金華產品總體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銷售鏈環節過多,產品生產成本不斷提升,被動等客上門等,都了削弱其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二、制約金華市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的因素
             
             (一)產業集聚度和綜合素質偏低,企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不足,核心龍頭企業少
             金華產業集群大都處于價值鏈分工體系的低端,核心龍頭企業不多,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低,生產技術落后,企業上下游產品供應鏈短,企業間未能形成相互依存的分工協作關系,配套產業結構趨于雷同。多數企業存在產品開發不足、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等問題。隨著資源的稀缺性、勞動力成本剛性等矛盾的凸性,企業的生產成本將不斷上升。企業要獲得生存,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品牌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但是研究、開發、示范、推廣等科技支撐體系的四大要素都處于企業有關部門自發、零散組織狀態,產、學、研相互脫節,缺乏完善的技術培訓網絡。產品的雷同及缺乏行業的規范化管理,集聚空間內耗較多。如,永康、武義、金東、婺城、開發區均把汽配、五金工具列為本地重點扶持行業,產業雷同、布局分散,單單開發區內五金工具相關的大大小小企業就有 55 家。在產業集群內,不少企業創新意識淡薄,跟風仿效之風盛行,模仿多于創新產品,創新人才高度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模仿之風損害了先行創新者的利益,挫傷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不利于整個集群的長遠發展和持續競爭力的提高。
             (二)金華市人力資源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
             目前,金華市城區擁有人才多,鄉鎮擁有人才少,比例嚴重失衡;事業單位中教育、衛生系統專業人員多,而工程專業人員、農林水系統專業人員少,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分別僅只占技術人員總量的16.67%、1.59%。從行業分布來看,專業技術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衛生系統。其中,2007年,教育系統專業技術人才占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20.05%,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占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8.58%。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處于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農業、工業生產一線中,所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比較少。金華市人才開發主體投入不足,人才可持續發展缺乏后勁。目前金華市人才在職培訓投資主體是機關事業單位,但人才專項投資經費與我市的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極不相稱。而在企業單位,特別是民營企業人才資本投入更少,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發展,對于招商引資上項目、花錢割地建廠房、投資貸款進設備積極性較高,但對于人才投資熱心不夠。絕大多數企業基本上沒有投資。因此,人才投資不足已經成為制約著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的瓶頸。
             (三)自主品牌缺失,品牌意識弱
             近年來,雖然企業的品牌意識不斷增強,但總體上對自身的品牌依賴性不強,而更依賴于地區專業市場。金華擁有中國名牌22只,至今還沒有國際品牌。民營企業中擁有中國弛名商標48只,省著名商標160余只,市著名商標300余只。如義烏小商品市場,世界各地的產品需求者只要大宗該類產品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來到了這里,這就是“重地區品牌建設,輕產品品牌建設”的利益基礎。在過去很多的發展過程中,這些出口業務都是通過外貿公司代理的,用外貿公司提供的品牌,自己本身的品牌建設就顯得不是很重要了。雖然我們投入了大量的勞動和資金,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能源和資源,排放了大量的“三廢”,但僅僅獲取了少量的加工費,絕大部分利潤都被跨國公司攫取了。
             (四)工業發展受要素瓶頸的制約
             隨著國家土地政策的不斷趨緊及金華市各開發區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華市存量土地越來越少,可供開發的土地已經不多。調查顯示,2006年金華市開發區(園區)實際利用土地面積81.7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長13.1%,同規劃面積81.76平方公里已經持平,在建面積11.44平方公里、比上一年下降了16.1%。可開發利用土地的銳減,給開發區(園區)項目的引進和發展帶來影響,一些建設項目因此放慢了投資步伐。土地資源緊張、土地存量不足已經成為阻礙金華市招商引資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提升金華市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措施
             
             (一)以人為本,自主創新,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營造區域的創新環境
             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中心環節,以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重點,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建設。依托中科院金華科技園、浙江大學金華技術轉移中心和大中型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繼續引進或者與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積極扶持一批面向特色產業集群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研發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加大力度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創新要素。把自主開發、“產學研”聯合攻關和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在高效生態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等自主創新項目。加大政府對創新支持力度,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政策機制和環境氛圍,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和金融政策,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引導企業合理開發利用專利技術成果,完善和落實技術要素參與利益分配等政策,形成激發創新積極性、鼓勵創新行為和提高創新回報的有效機制。
             為了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進而提升區域產業的競爭能力,必須強化制度供給彌補制度需求,形成穩定的制度結構,使集群與制度相互促進,不斷發展。建立一個除硬件設施或工業園區以外的產業集群基礎和軟環境。比如,建立地方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或在研發方面實行稅收優惠,投資或吸引投資于政府和大學的研究中心,或制定具體的教育計劃,培養所需要的技能。利用金華高校,鼓勵校企合作,不僅能使企業不斷學習、提高效率,還能促進科技的產業化如此循環下去,在集聚區內營造一種競爭合作、協同創新的“空氣”。
             (二)搭建集群拓展平臺和融資服務平臺
             圍繞全市區域塊狀經濟,加強與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溝通聯系,引進建設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力大、帶動性強的大項目,推動產業集群與國際制造體系對接。引導內生性較強的金華制造業與外源性較強的長三角制造業接軌,鼓勵更多的本地企業“走出去”,謀求與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的生產配套。在生產要素供應、規費減免等方面向集群產業和產業鏈上向企業傾斜,扶持做強做大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金華汽摩配產業。
             引導金融機構拓展融資網絡和創新金融工具,重點支持銀行創新培育產業集群的信貸品種。舉辦銀企洽談會,為企業和銀行搭建合作平臺。及時編制《企業項目推薦名錄》,向金融機構推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信息。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十一五”末爭取上市20家。出臺獎勵和風險補償金政策,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集群企業的貸款提供更多擔保。
             (三)搭建市場流通平臺,形成 “榕樹經濟”
             發揮全市專業市場對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把傳統意義上的集貿市場發展成為現代化、商場化、國際化的新型專業市場。進一步完善專業市場為集群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圍繞制造業產業鏈、市場消費產業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培育和我市主導產業密切相關的專業市場,依托專業市場發展特色產業,以市場競爭力提升產業競爭力。2006年金華市商品交易市場382個,成交額974.3億元;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42個,年成交額877.1億元;其中2個超百億市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和永康中國科技五金城2006年的成交額分別為315.0億元和260.0億元,分別居全省第一、三位,形成了以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為龍頭,布局比較合理的市場體系。金華市應通過流通先導,工貿聯動,以市場興旺帶動產業壯大、進而帶動全市經濟繁榮,著力以商促工和引商轉工,引導市場經營戶把掌握的市場信息、銷售網絡擴展到發展集群產業中,帶動金華市汽摩配、小商品和小五金等特色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四)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機制,改善政府服務
             企業最關心的是土地供應是不是充足、勞動力成本高不高、政府的信譽好不好、當地的人才多不多。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廣辟渠道,廣納賢才,重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擴大隊伍,提高質量。要積極實施“借腦工程”,用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等靈活方式來吸引人才服務于我市的經濟建設,用技術承包等形式,把我們急需的技術資源用承包的形式包給院校或科研機構,以設立行業專家工作站的形式,吸納外地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來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應鼓勵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探索建立專業技能人才帶頭人制度,在進行重大生產決策、組織重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項目時,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能人才帶頭人的作用,并給予經費等方面的支持。建立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五)積極破解要素瓶頸難題
             積極探索土地開發利用新模式,全面實施黃土丘陵綜合開發試點工作,緩解金華的工業用地問題。金華地形地貌以黃土丘陵為主,全市25度以下黃土丘陵有82.2萬畝,近期可用于非農建設用地開發15萬畝。通過發揮黃土丘陵資源優勢,可將大量的非農耕地用于開發建設,承接國內外先進產業的轉移。”


            相關論文
            上一篇:利率市場化引發的金融風險以及防.. 下一篇:加強公安法制建設與構建社會主義..
            Tags:金華 產業 集群 競爭力 提升 對策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