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工商管理論文

    我國的勞動力市場

    本論文在工商管理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我國的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也不例外。在我國面臨嚴峻的就業與失業形勢下,對勞動力市場的研究格外受到關注。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中勞動力市場的發育由于觀念、體制等原因而相對滯后,為勞動力自由流動和公平就業產生巨大的障礙。本文通過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運行發展現狀所出現得問題、新趨勢與完善勞動力市場措施等進行分析,為我國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勞動力市場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和發展方案。
     
    勞動力市場體制問題

     在制約勞動力市場發展的諸因索中,市場體制會出現以下問題:
     第一,勞動力市場存在流動性障礙,由于戶籍管理制度,就業管理制度及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嚴重影響了勞動力市場流動。舉例而言,北京、上海、香港等都市有著戶口準人就業的限制,西部比東部勞動力流動性較差。勞動力市場處于城鄉地區及部門之間相互分割的狀態,阻礙了勞動力市場的進一步發育和發展。
     第二,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失衡.國有企業長期受行政管制,重投人,輕技改,企業吸納了許多低層次勞動力。近年來勞動力供給增長最快的部分是低層次勞動力供給,而適應工業化生產和市場經營的技術,管理人才則供給不足。據統計中國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資源中大專以上的勞動者僅占2.8%,高中程度的占11.3%,初中及以下的占85.9%,還有相當部分勞動力是文盲。
     第三,勞動力市場缺乏競爭性就業機制.受地方保護主義的限制,跨地區就業的比重要相當小。畢業生就業仍處于由國家安置就業向通過市場,實行競爭就業的過渡階段;在人才的分配上也主要是面向國有部門,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國有小企業難以獲得人才。此外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尚未有效形成,工資分配制度處于計劃管理和市場調節并存的階段,企業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工資分配仍不能完全反映勞動力價值和供求關系。
     二、  勞動力市場的新趨勢
     1.勞動參與率下降勞動參與率和就業率是反映在一定的人口結構下勞動力資源利用狀況的兩個指標,勞動參與率和就業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之上則意味著勞動力資源得到了較好的利用。勞動參與率是經濟活動人口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其中經濟活動人口指的是有勞動能力、并且參加或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包括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而勞動年齡人口是指15~64歲的人口。截至目前為止國家統計部門還沒有公布過關于勞動參與率的專門數據,因此這一數據需要進行推算。筆者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有關數據對1998~2006年中國勞動參與率進行了推算,結果顯示1998年的勞動參與率為84.65%,1999年略有下降,為84.57%,在2000年降至83.23%,盡管2001年勞動參與率升到83.73%,但隨后在2002~2004年勞動參與率繼續下降,2004年勞動參與率為81.93%,2005年勞動參與率上升至83.44%,2006年則降到82.29%。從總體上看,勞動參與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造成勞動參與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導致年輕人的勞動參與率下降;二是提前退休現象導致老年人口的勞動參與率下降;三是再就業困難,導致一部分失業者失去尋找工作的信心和動力,成為“沮喪工人”而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勞動參與率下降。    
     2.靈活就業日益普遍。近些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力就業結構正發生著變化,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中的正規就業人員比重處于下降過程中;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靈活就業人員數量逐年增多,靈活就業日益成為吸納勞動力的重要形式。所謂靈活就業,就是在正規單位或非正規單位中區別于正規就業的就業形式。這類就業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地等方面更加具有靈活性,在保險福利、勞動關系上又常常是不具備確定的法律保障。靈活就業人員來源不僅有國企下崗人員、農村轉移剩余勞動力,還包括知識階層和大學畢業生等城市新增經濟活動人口的部分人員,其中下崗人員多受雇于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或正規單位的非正規崗位、從事臨時性、季節性工作;農村轉移剩余勞動力多從事于建筑施工、餐飲服務、保安保潔、家政服務等工作;而知識階層和大學畢業生等城市新增經濟活動人口的部分人員多為自由職業者。靈活就業范圍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課題組的一項研究,2003年靈活就業總量約為4700萬,占城市就業總量的18%。另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類似研究,2003年靈活就業占全部就業比重在17.5%左右。
        3.人口老齡化將使未來勞動力供給減少聯合國在1956年提出人口年齡類型的劃分標準,其中對老年型國家的劃分是:一個國家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達到7%,按此標準中國在2000年成為老齡型國家。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將持續加快,預計21世紀中葉將迎來人口老齡化高峰,在這個過程中老年人口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迅速增加,21世紀中葉以后人口老齡化速度將放慢。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在人口總量方面,隨著生育率和出生率長期持續地下降,人口增長慣性大為減弱,預計到21世紀20年代人口總量將達到峰值,之后人口總量將逐步減少;在勞動力供給方面,預計從21世紀30年代開始,勞動力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將開始下降。有學者預計勞動力在總人口中比例將從未來20年間的60%以上,逐步下降到本世紀末略高于50%的水平。豐富廉價勞動力資源一直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優勢,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給縮減,將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和養老保險制度帶來不利影響。
    三、  完善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措施

     借鑒世界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依據我國勞動力資源供過于求和整體素質低下的特定國情,參考國際慣例與國際勞動力市場相銜接,是建立我國勞動力市場發展模式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我國現階段的市場發育過程中,應以建立競爭公平、運行有序、調控有力、服務完善、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勞動力市場,作為勞動力市場建設的目標模式,并一詞導向,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有序發展。
     它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市場是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基礎和主要手段,在勞動力市場中,勞動者是供方主體,企業是需方主體,市場主體雙方通過勞動力市場進行雙向選擇和交換是勞動力資源與生產資料取得合理配置和組合的主要途徑。
     第二,市場主體行為在具有充分得獨立自主權的基礎上更趨于合理化。勞動者和企業都具有所有者的特征,行為約束進一步加強。社會地位、自我價值實現和經濟利益共同構成勞動者的市場動力和決策標準。
     第三,市場信息全面規范,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化、手段現代化。價格信號成為勞動力市場運行中最重要得杠桿,引導社會勞動力的流向和企業勞動力的配置。
     第四,市場規則完善、統一、法制化。無論是市場主體權益,還是交易規則和競爭規則,以及主體進入市場和退出市場,都具有成體系的法律法規來統一規范和約束,以保證市場主體的平等和勞動力市場的有序運行。
     第五,市場體系趨向完備。不僅是市場交易,而且包括職業介紹、就業咨詢、職業培訓、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內容,貫穿于勞動者求職、就業直到退休的全過程,覆蓋全社會和勞動力市場的各個方面。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現代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第六,市場中介和服務多樣化。既有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主辦的職業中介機構,也有社會團體和法人企業主辦的職業中介組織,后者具有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第七,有計劃的、經常化的政府干預成為現代勞動力市場的一個基本特征。自由放任被強有力政府干預所取代。政府職能部門擔任著宏觀調控、監督檢查和社會服務的職能,以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機會手段確立宏觀調控目標,依法治手段規范約束市場行為,以經濟手段調控市場運行,以社會保障和服務來維系市場和社會穩定。
     第八,在統一的國內市場基礎上向外延伸,與國際市場相融合,參與國際間勞動力資源的流動和交換,向國際化發展,以獲取國際間的資源比較優勢。
     要建立這樣的勞動力市場,必須掃清目前存在的理論障礙、體制障礙、結構障礙、禮儀障礙和社會服務體系障礙等等。同時以實現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為切入點,明確企業和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的主體地位,按市場規則深化工資制度改革,加快勞動力市場的法制法規建設,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進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制度建設,從而建立現代勞動力市場制度體系得基本框架。因此,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和完善,涉及到一整套制度的建設與安排。


    相關論文
    上一篇:我國調節城鄉居民收入的方針1 下一篇: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
    Tags:我國 勞動力市場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