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007
淺談職務犯罪的成因與對策[摘 要] 本文主要對職務犯罪的表現進行了剖析,分析其存在的成因根源,研究探索預防預防務犯罪的對策和懲治職務犯罪的手段。[關鍵詞] 職務犯罪 成因表現 對策手段
2001年6月1日,云南省省長李嘉廷辭職,沒說任何理由、原因;9月26日,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撤銷李嘉廷中央候補委員職務,開除其黨籍。這是近幾年來又一起典型的高官落馬案,根據中紀委公布的查處結果,李嘉廷收受賄賂,共折合人民幣119萬元。近年來,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日趨猖獗。實踐證明,遏制職務犯罪重在預防。預防職務犯罪已經成為新時期檢察機關面臨的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職務犯罪的成因及表現職務犯罪是一個國際性課題,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避免,無論是民主社會還是集權社會,都不可能從根本上鏟除職務犯罪。職務犯罪從根本上來說是公權的濫用。公權之所以濫用,其客觀前提有三:一是權力壟斷,如果官員手中沒有足夠的壟斷權力,職務犯罪就不可能發生,權力壟斷程度愈高,職務犯罪發生的機率愈高;二是稀缺資源。這里說的稀缺資源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如果官員掌握的不是稀缺資源,職務犯罪也不易發生,相反,資源愈稀缺,“腐敗市場”⑴愈成為賣方市場;三是自主決定權。自主決定權愈大,職務犯罪發生的空間愈大。如果官員有一定自主決定權又難以控制,那么一定會造成三個腐敗空間:1、通過拖延批準時間誘人賄賂;2、通過維持一種含糊不清的資格認定標準拒絕服務;3、通過提高資源的稀缺性索取賄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