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535
淺論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論文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 有人將其與環境污染、販毒吸毒并列為世界三大公害。各國有關學者和專家都在潛心研究、分析并不斷提出有力措施,加大對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的力度。但是,受認知能力差、人格不健全等主觀因素以及社會環境不良等客觀原因的綜合作用,青少年違法犯罪近年來仍呈上升趨勢。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特征,對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筆者結合身邊的所見所聞以及司法實踐,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作一粗淺的理論探討。[關鍵詞]:糾合 預謀 偶發 野蠻 報復心理 好勝獵奇 比照模仿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如果不能抓緊時機促使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而是走向了反面,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對少男少女應加強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在他們可塑性最強的時候“趁熱打鐵”,增強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一些調查表明,從14歲開始犯罪人數逐漸增加,15、16、17、18歲是犯罪的高峰,約占犯罪青少年總人數的69.7%。而20至25歲,犯罪人數又逐漸下降。由此可見,13歲至20歲這個年齡段非常關鍵,如果引導不好,很可能釀成終生悲刷。 筆者認為,當前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心理特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違法犯罪的糾合性在青少年犯罪中,往往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以同廠、同村、同校、同院、同街道、同城市為基礎,漸漸地糾合在一起,共同作案。在糾合過程中,為了“逞能”、“顯本事”、“當英雄”,在團伙中爭當霸主,往往象滾雪球一樣結合成更大的團伙,以壯大勢力。這樣,就可以互相壯膽,減輕罪責感,在“人多勢眾”的心理支配下,犯罪過程中反映出膽大妄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