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務犯罪的成因與對策 [摘 要] 本文主要對職務犯罪的表現進行了剖析,分析其存在的成因根源,研究探索預防預防務犯罪的對策和懲治職務犯罪的手段。 [關鍵詞] 職務犯罪 成因表現 對策手段
2001年6月1日,云南省省長李嘉廷辭職,沒說任何理由、原因;9月26日,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撤銷李嘉廷中央候補委員職務,開除其黨籍。這是近幾年來又一起典型的高官落馬案,根據中紀委公布的查處結果,李嘉廷收受賄賂,共折合人民幣119萬元。近年來,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日趨猖獗。實踐證明,遏制職務犯罪重在預防。預防職務犯罪已經成為新時期檢察機關面臨的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 職務犯罪的成因及表現 職務犯罪是一個國際性課題,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避免,無論是民主社會還是集權社會,都不可能從根本上鏟除職務犯罪。職務犯罪從根本上來說是公權的濫用。公權之所以濫用,其客觀前提有三:一是權力壟斷,如果官員手中沒有足夠的壟斷權力,職務犯罪就不可能發生,權力壟斷程度愈高,職務犯罪發生的機率愈高;二是稀缺資源。這里說的稀缺資源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如果官員掌握的不是稀缺資源,職務犯罪也不易發生,相反,資源愈稀缺,“腐敗市場”⑴愈成為賣方市場;三是自主決定權。自主決定權愈大,職務犯罪發生的空間愈大。如果官員有一定自主決定權又難以控制,那么一定會造成三個腐敗空間:1、通過拖延批準時間誘人賄賂;2、通過維持一種含糊不清的資格認定標準拒絕服務;3、通過提高資源的稀缺性索取賄賂。這種因職務形成的“便利條件”⑵甚稱誘發職務犯罪的機會之源。利用“職務之便”⑶是某些職務犯罪非常典型的一大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講,職務本身的便利條件客觀上為職務犯罪的實施提供了可乘之機,也使犯罪人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實施職務過程中可能承受的風險。據新華社《經濟決策參考》報道,浙江省富陽市工商支行資金管理科存款員蔣洪良,從2000年初開始,他假冒市財政局名義,私刻全套公章和私章,在工行虛設一個帳戶,采取虛開支票的辦法,先后從財政局的戶頭中轉帳支走2300萬元,提現700萬元。為了彌補資金窟窿,他利用每月親自送給市財政局對帳單的職務之便,把工行開具的對帳單藏起來,每次都偽造對帳單送給財政局。而他的舅舅就是該市財政局局長。因此,財政局從來沒有懷疑他,也沒有進一步跟銀行核實。直到今年元月,工行與財政局進行每月例行對帳時才偶然發現帳戶余額與財政局的記錄有重大出入。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職務之便的案例。 從職務犯罪的主要原因來看,有兩點不容忽視。一是人性的本質。法治的存在其實是以“人性惡”⑷的預防為前提的,形形色色的職務犯罪其實都是“人性惡”這一幽靈演繹行為“作品”,⑸“人性惡”可以說是職務犯罪的人性之源。從根本上講,人性之惡是不可能真正杜絕并且也是難以改造的,而只能通過法律等制度化的理性力量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人性本惡”、“官性本貪”⑺從道義上講,尤其是從傳統道德觀念方面來講,凡是公職人員都應該假定為潛在的腐敗者。“惡人”⑻的假設對于預防職務犯罪的制度設計具有積極的意義;二是利益誘惑。權力的濫用也好,不作為也好,絕大多數情況下,職務犯罪是基于利益的目的,利益驅動是絕大多數職務犯罪的第一推動力,基于“唯利是圖”的貪婪目的,是絕大多數職務犯罪的利益之源。“經濟人”的假設是剖析職務犯罪的可行模式。 從職務犯罪行為的表現類型上講,職務犯罪有積極的“作為”和消極的“不作為”之分,有“貪利型”和“侵權型”之別,有“物質型職務犯罪”和“非物質型職務犯罪”之別,從罪名類型上講,職務犯罪可以分為三個類型:一是貪污賄賂犯罪,二是瀆職犯罪,三是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其中,貪污賄賂犯罪堪稱當前職務犯罪領域極其猖獗的“重頭戲”。⒄近年來,全國紀檢機關共查處省部級干部(不含軍人)16人,其中因腐敗問題而被查處的10人。這10人在任職期間,均利用職務之便大肆收受賄賂或者謀取非法好處和不正當利益,其中受賄價值在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有兩人。瀆職犯罪屬于職務犯罪領域頗具隱蔽性的“幽靈”,由于其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及人們對其危害程度的認識差異程度,到目前為止,真正由于瀆職犯罪而受到嚴厲制裁的在職務犯罪懲處對象中占的比例并不高,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中,尤以觸目驚心的刑訊逼供為烈。因刑訊逼供致人重傷乃至死亡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因刑訊逼供屈打成招而出現嚴重枉法裁判的個案并非鮮見。 預防職務犯罪的對策 職務犯罪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遏制職務犯罪,應當從源頭抓起,正本清源,標本兼治,通過“制度化”預防從源頭上有抑制和防范職務犯罪,努力使公職人員“不敢實施職務犯罪和不想實施職務犯罪。” 1、打好“時間差”,①搞好超前預防和動態預防。從時間程度講,預防職務犯罪應當具有明顯的超前性和動態性,寓預防職務犯罪于偵查、公訴和檢察監督之中,將查辦職務犯罪案件與預防職務犯罪有機結合起來。相對于一般性質的刑事犯罪而言,職務犯罪具有較強的演變性而極少突發性。職務犯罪從犯罪動機產生到實施犯罪,從初次嘗試到反復實施,通常都有一段比較明顯的“時間差”,這為預防工作提供了一個發覺、警示和防范的良好契機,因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要善于打“時間差”,通過超前預防和動態預防最大限度地將職務犯罪遏制于萌芽狀態。 2、突出重點,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對象實行重點預防和監控。從空間角度上講,金融證券、海關、國企、醫藥、工商、稅務、建筑及司法等行業或部門是職務犯罪的“重災區”,應當納入職務犯罪的重點預防對象和預防網絡的重點監控的領域。各級單位“一把手”尤其是上述重點行業或部門“一把手”,更應作為重點預防和監控的重中之重。無論是政界還是學術界都認為,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腐敗發展的高峰期,許多重大腐敗案件的發生時間都在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一是腐敗的數額巨大,金額達到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數億元;二是腐敗官員的級別高,陳希同案發前系中央政治局委員,成克杰案發前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均已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三是“一把手”居多,這與“家長制”④的復活不無關系。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有了制度就好辦了。從理論上說,的確如此。但是,現實的情況往往是“有形的制度”敵不過“無形的家長制”,再好的規章制度,再嚴厲的黨紀國法,一遇到擁有“絕對權力”的一把手,都會變成一紙空文。因此,必須下大氣力防止“家長制”死灰復燃。此外,基層是預防職務犯罪的生力軍,在預防職務犯罪領域任重道遠且大有作為。 3、明確目標,力爭實現“多贏”⑧局面。就檢察機關而言,檢察機關通過遏制和減少職務犯罪,可以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和樹立檢察機關良好形象,并且可在有效遏制職務犯罪日趨泛濫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身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壓力;就發案單位而言,防范于未然的預防職務犯罪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其因內部蛀蟲肆虐而蒙受的經濟損失,保證正常的管理秩序;就某些公職人員而言,預防職務犯罪其實是防止其從權力腐敗的沼澤墜入職務犯罪的深淵,對其個人前途和政治生命負責的體現,而放任自流和姑息養奸無異于“見危不救”乃至“見死不救”。從這個角度來說,預防職務犯罪于公于私皆有益,完全可能實現“多贏”。 4、加大責任警示和追究力度,使公職行為始終置于一定的壓力之中,最大限度地遏制職務犯罪現象,剛性的責任壓力機制是預防職務犯罪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務是權力的標識及載體,職務犯罪是典型的權力腐敗現象。而有權力就意味著有責任,權力與責任乃是一對形影相隨的雙胞胎,責任始終置于法定責任的軌道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講,權力與責任嚴重脫節,責任的缺席或疲軟是導致職務犯罪現象泛濫的一大病灶。要強化責任意識,使公職行為始終置于一定的壓力之中,使用責任如高懸于公職人員頭頂的那把隨時可能墜落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從而最大限度遏制職務犯罪現象。責任警示和追究制度是防止公職人員越軌及違規行為蛻變為職務犯罪的有效舉措。檢察機關應當通過檢察建議書及時督促或協助有關部門或單位建立健全責任警示和追究制度。 懲治職務犯罪的對策 加強法制建設,將預防工作推上法治化軌道,努力從機制上預防職務犯罪,保證檢察機關獨立行使立案、調查、檢查、扣捕、起訴、支持公訴、法律監督等各項檢察權,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建立健全懲治貪污、賄賂條例,使之法律化、規范化。事實上,制定專門的懲治貪污、賄賂條例,在國外已有例可循。涉及反腐敗的法案也有100多部。我國在反腐敗的長期實踐工作中,相關部門(公、檢、法機關)已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有的雖然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但較為分散,不便操作;有的則沒有上升為法律,使得一些好的措施不能充分運作,或者缺乏規范,得不到貫徹執行,缺乏制約。 以“兩規”制度為例,這是對涉嫌職務犯罪或違紀的領導干部采取的一種非訴訟的調查方式。現雖基本定型有了較固定的程序,但“兩規”最大的缺陷是于法無依,如果將舉報制度、“兩規”專案制度法律化、規范化,將給一些特殊反腐敗措施提供法律依據。 2、預防職務犯罪案件得到公平審判,必須保證相關部門獨立行使權利。職務犯罪對象往往涉及官員,背景復雜,關系網龐大,難免不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嚴重影響其獨立性。保證反貪機構的獨立性也是各國普遍奉行的原則,因此,必須健全法制,通過法律規定賦予辦案人員采取特別調查措施和特別督辦措施的權力,使督辦人員不受各方面干擾,同時還應賦予督辦人員在行使督辦公務時,要求得到任何人協助的權力,保證相關部門獨立辦案。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嚴肅查處職務犯罪的案件。保持查辦案件的強勁勢頭,重點查辦領導干部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的案件,查辦利用人事權、司法權、審批權、行政執法權謀取私利的案件,查辦官商勾結、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嚴懲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認真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果。加強信訪舉報工作,開通舉報網站。完善查辦案件協調機制,不斷增強有效突破案件的能力,加大懲治職務犯罪的力度。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