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造假與倫理道德建設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詮釋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職業品質、工作作風和工作紀律的行為規范,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得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調節會計人員與國家、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和會計人員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道德規范的總和。它即是會計工作中遵守得準則規范,也是衡量會計行為好壞的標準 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探究 現實中,由于會計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會計職業道德約束弱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工作秩序紊亂。2005年9月26日,審計署公布了對16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質量檢查結果:有14家會計師事務所的37名注冊會計師出具的19份審計報告存在失實或疏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上述這些本不該發生的事情而變成了不爭的事實呢?筆者以為主要是外界環境、會計制度實施機制有效監督缺乏以及處罰力度不強的影響。 1.外界環境的影響。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是職業良心。因此道德約束是一種自律行為,而不是強制行為。受社會上作假、隱瞞收入、偷漏稅款現象的影響,部分企業的管理者及其利益相關者在對會計行為優劣的判斷是以利己為中心,以謀取私利為目的。在這一背景的影響下,部分會計人員的價值取向及職業道德標準是“混沌”的,因此這就很難保證其行為合規。會計誠信倫理職業道德的形成,同會計人員所依賴的社會環境中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以及社會公眾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緊密相關。由于受不良的外部環境影響,必然導致會計倫理職業道德約束失調和會計舞弊行為的出現。 2.會計制度實施機制的影響。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我國先后頒布了數十種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制度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正式規則和非正式規則完備與否,而且還要看制度的實施機制是否完善。因為會計法規具有涵蓋的不窮盡性;會計法規之間的不協調性;會計準則的不完全性;會計準則的可選擇性這些缺陷,因此會增大經營者、會計人員與監管部門、社會公眾的“博弈”空間。再加上目前我國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民事賠償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造假者的收益,助長了其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冒險行為。 3.有效監督缺乏的影響。《會計法》規定我國會計監督體系是由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和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四部分組成。雖然會計監督機制比較健全,但在實際監督過程中,有些監督由于執行力度不夠,制度形同虛設,檢查走過場,加上行業或地方保護主義,這些都不同程度地滋長了造假的不良氣習。 4.處罰力度不強的影響。目前,對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減弱了法律的效力。由于經濟處罰是由造假公司的權益來承擔,損害了國家和企業的利益,而極少影響到單位負責人及會計人員的利益。正是由于會計假的預期收益明顯大于預期成本,才會不斷上演會計造假的鬧劇。任何一種道德得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刻苦進行道德修養的結果,會計職業道德得養成也不例外。會計職業道德修養,雖然是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方面的自我鍛煉,但決非指“閉門思過”,我們所說的修養,是在社會實踐中的自我鍛煉。只有把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真正納入社會實踐中,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磨練,才能提到職業道德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幾點建議 1優化會計的社會環境。會計人員工作在會計領域,也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會計誠信和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特別在社會體制、觀念變革迅速的情況下,社會心態、風氣、風尚對會計人員沖擊極大。可以說,要想營造出高品質的會計職業道德,優化會計行為的社會環境尤為重要。而會計行為社會環境得優化不僅需要會計界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協調與改革,只有多方努力才能為會計行為營造出純潔、透明的大環境。 2、健全法規制度、 強化多層次的會計職業道德監督機制。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行為置于內外多層次得監督之下,規范其行業行為,建立合格得財會隊伍。這不僅需要加強財政主管部門得監督檢查也需要加強單位內部得監督檢查。與此同時,還要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壓縮想象空間,適當增加會計報表附注,完善和規范關聯交易的披露等,盡可能縮小會計政策選擇空間。 3嚴正法紀,加大打擊力度 , 對于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知情不舉甚至同流合污等現象,除按規定予以一定的行政處罰外,嚴重的還可追究會計人員和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使人們認識到若不注重職業道德,不用職業道德規范自己行為,將會受到法律制裁。 4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的形成,離不開職業道德的教育與灌輸。教育灌輸使會計從業人員將會計職業規范看做是外在的、不受內心支配的東西,而被動地去遵守、服從。教育灌輸并不必然使道德規范這種外在要求轉化為從業人員的內在要求,也難以讓人們自覺地產生符合道德要求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因此,要達到職業道德的更高境界,就應該向以職業良心為特征的自律型職業道德發展。職業良心是對職業責任的自覺意識,是認識和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統一,它不僅會使從業人員表現出強烈的道德責任感,而且能夠使其自覺地依據一定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選擇和決定其職業行為,這種發自內心的巨大精神動力,在從業人員的職業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實施這種轉換的途徑,就是要開展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 5建立輪崗制度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規定: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實行有計劃的會計輪崗制度,有利于加強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在會計機構內部形成換崗交接清查的內部檢查和牽制機制,防止貪污腐化行為的出現;有利于提高全體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使他(她)們能掌握多種崗位技能,促使本單位會計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還有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接觸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業務崗位,激發會計人員創造和提出業務工作的新思路和思想。 6、 研究建立和實施會計人員誠信檔案管理制度,尤其對不道德行為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定期監督制度的執行情況,推動職業道德教育的規范化、法制化。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短短16字,高度凝結了職業道德的豐富內涵,我們每一個會計人都要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繼續深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準,充分發揮會計在提供信息、參與決策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為優化社會風氣貢獻力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