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7152
淺談中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實踐[摘 要]股權分置改革就是改革我國股市股權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把國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變為流通股,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股權分置改革將改變中國的資本市場,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從興起走向成熟的鋪墊。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制度的一大創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鍵詞] 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改革 大小非 全流通 股權分置影響 股權分置改革是通過一定的程序讓原先不參加流通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改變股權分置的局面,實現股票的全流通。股權分置改革的目的是解決股權結構不合理,為上市公司長期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證,從而保護投資者長遠利益。股權分置改革將會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股權分置改革產生的原因 股權分置改革就是改革我國股市股權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把國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變為流通股,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之所以會產生股改與中國的資本市場產生和發展有關,這就要從中國的資本市場的產生開始說起: 1、中國資本市場(證券市場)的誕生 中國證券市場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確立改革開放政策后重新恢復和起步的,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正式營運,標志著中國證券集中交易市場的形成,證券市場開始了快速發展時期。 2、資本證券(股票)的劃分 按照國際上通用的作法 股票按照股東的權利劃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但由于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于是中國的股票又具有中國特色的按購買主體可以劃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外資股。其中國家股又稱國有資產股股票,是指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部門或者機構,以國有資產向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形成的股票。按購買主體和發行上市的地點又可以分為A股、B股、H股、N股、L股、S股等。[陳火金:《中國新股民必讀全書》,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第5、9、10頁] 簡單來說A股是以人民幣為交易貨幣計量供中國居民和機構,法人公司買賣的股票,B股則是以外幣為交易貨幣計量供買賣的股票。隨著市場的發展,近年現在A股市場已成為中國資本證券(股票)市場的代表,而上證指數已成為其中的標志。 3、股權分置的產生股權分置問題是由于我國證券市場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由于存在市場結構不均衡、市場運作不規范、法制建設起步稍晚等問題,在特殊的發展演變中,中國A 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的市場制度。這是因為我國證券市場在設立之初,對國有股流通問題總體上采取擱置的辦法,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其后又通過國有股變現解決國企改革和發展資金需求的嘗試,開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即20 世紀80 年代末期至90 年代初期,我國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了在證券市場籌集資金同時又不失去國有經濟的控股權,采取了增量發行股票的方式,即在原有的存量國有企業資產基礎上,再溢價增發一些股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