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639
淺談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摘要] 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了規避和減少市場風險,實現業務運作的初始盈利意圖,金融界以高科技為支撐,在傳統金融工具的基礎上創造了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現今,衍生金融工具已成為眾多國際套利基金和金融機構的重要獲利手段。而國際金融市場上因操作衍生金融工具而導致嚴重虧損以至破產的事例表明:衍生金融工具巨大風險的產生與會計相關信息未能及時確認、計量和披露有著密切聯系。所以,今天我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作初步的探討。[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會計處理 會計確認 會計計量 會計披露一、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概況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與特征 1、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 所謂衍生金融工具,廣義上講,是指一種金融合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19號“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價值的揭示”, 將衍生金融工具定義為:價值由名義規定的衍生于所依據的資產或指數的業務或合約。目前,一般在計算其價值時,將之分解為期貨、期權、調換等基本形式。近年來,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極為迅速,為國際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具體表現在:(1)很多的創新工具, 使資本的需求者有了更多的可選擇的融資手段,同時也降低了籌資成本;(2)由于銀行直接參與了金融市場交易, 既做代理業務(交易中介),又做投資業務,因而銀行各種資產的風險得到分散。此外,金融創新也為市場的參與者轉移風險提供了一種機制;(3)80年代金融創新的特點之一是所謂“證券化”,即資金融通由傳統的銀行信貸轉向可交易的債券工具,這種金融市場各種現有工具的流動性得到大大增強,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金融市場的營運效率。(4)創新金融工具的出現,也為市場和各類投資者提供了從市場變化中獲取利潤的機會,由于許多創新工具都具有所謂“杠桿效應”(俗稱“以小搏大”),即允許投資者以相對少的成本完成大于成本數倍的交易額,因而投資報酬往往頗為豐厚; 2、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A、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 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來自于標的物價值的變動,即約定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額,將隨著未來利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匯率或相應的指數變動而變動。 B、衍生金融工具的產生以合約為基礎。 合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簽訂合約之日起便基本確定,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初始凈投資,而交易卻要在將來某一時刻才能履行或完成。 C、產品設計高度靈活 金融衍生產品種類繁多,可以根據客戶所要求的時間、金額、杠桿比率、價格、風險級別等參數進行設計,讓其達到充分保值避險等目的。然而,由此造成這些金融衍生產品難以在市場上轉讓,故其流動性風險也極大。 D、強有力的財務杠桿作用和高度的金融風險形影相隨。 在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交易時,只需按規定交納較低的傭金或保證金,就可從事大宗交易,以小搏大。投資者只需動用少量的資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資源,一旦實際的變動趨勢與交易者預測的相一致,即可獲得豐厚的收益。但是,伴隨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風險,一旦預測有誤,出現金融風險,就可能使投資者遭受嚴重損失,甚至危及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 (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的影響 1、對會計要素定義的影響 現行會計理論只對已發生的交易活動進行確認,而不對未來發生的財務活動進行反映;而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質是一種待執行合約,在簽訂合約時交易雙方除支付少量的交易費用以外,并無實際交易發生。其立足點不在于過去發生的交易事項,而在于未來合約的履行情況。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并不符合傳統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無法確認計入財務報表,只能在表外披露。 2、對會計確認的影響在會計確認環節上,傳統會計理論的核心觀念為權責發生制,同時要求被確認的項目要具有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權責發生制的會計確認標準是以過去發生的事項為基礎,對未來發生的事項則不予確認,而衍生金融工具的發生都預示著將來一系列的財務變動,雖然在簽訂合約時確立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并未實際發生交易,因此,按照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