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504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其防范[摘 要]企業并購會對其財務框架產生重大影響,帶來相應的財務風險:最佳資本結構偏離,造成企業價值下降,財務風險高漲;杠桿效應使負債的財務杠桿效益和財務風險都相應提高;股利和債息政策也會隨著負債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并購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融資風險和流動風險貫穿企業并購的始終。因此,在并購過程中,應認真分析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本文從企業并購的概念入手,分析并購財務風險的界定和成因,得出如何防范企業并購帶來的財務風險。[關鍵詞]企業并購 財務風險 成因 風險防范
一、企業并購的概述 1、企業并購的概念 企業并購是兼并(merger)與收購(acquisition)的合稱。在西方,二者習慣于聯用一個專業術語-merger and acquisition,簡寫為“M&A”,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1)兼并 兼并(merger)含有吞并、吸收、合并之意。通常它又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個是狹義的,一個是廣義的。狹義的兼并實質是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公司的產權,使這些公司的法人資格喪失,并獲得他們的控制權的經濟行為。廣義的兼并實質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公司產權,并企圖獲得控制權的經濟行為。 (2)收購 收購(acquisition)是指對公司的資產和股份的購買行為。收購涵蓋的內容較廣,其結果可能是擁有目標公司幾乎全部的股份或資產,從而將其吞并;也可以是獲得公司較大一部分股份或資產,從而控制該公司;還有可能是僅擁有一部分股份或資產,而成為該公司股東中的一個。 從兼并的廣義角度考察,收購也看一看成是廣義兼并行為的一種,而且學術界和實業界都習慣將見并與收購放在一起使用,簡稱“收購”。當兼并與收購同時使用時,泛指在市場機制下,公司為了獲得其他公司的控制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 2、企業并購的動因 (1)并購的經濟動因 契約理論與企業并購 契約理論認為,企業是一個有效的契約組織,是各種要素投入者為了各自的目的而聯合起來締結的一種具有法人資格和地位的契約關系的網絡。各種要素投入者在為企業提供了某種投入的同時,也希望從企業的到一定的回報。這種謀求私利的動機促使人們通過各種方式,最大限度地把企業有關的其他權益持有者的財富轉移到自己的手中。企業并購作為一種產權交易行為,代表了一種重新分配資本,轉移財富的過程。 代理理論與企業并購詹森和麥克林(1976)從企業所有權結構入手提出了代理成本,包括所有者與代理人訂立契約成本,對代理人監督與控制成本等,并購可降低代理成本。現在企業的核心機制是代理關系機制,包括企業的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關系,有包括企業內部管理由于分權而形成的管理當局與企業職工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以及因企業對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而形成的是社會與企業代理當局的委托代理關系。大量的實證及經驗證據表明,代理人不會總是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動。由于代理問題的實際存在,經理人員在作出并購決策時,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