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376
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研究
[摘 要]金融衍生工具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產物,其不斷發展創新給傳統會計理論帶來了沖擊與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組織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自身的實際狀況。解決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理論問題。推動會計理論的發展,進而建立自己的準則。[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財務會計改革;杠桿效應
我國于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準則,規范了各類企業的金融工具交易會計處理,不但規定了確認標準,還將確認細化為初始確認與終止確認,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隨著金融衍生工具的飛速發展和風波的迭起,現代會計理論與方法遇到了許多難題,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也必然帶來現代化會計理論和實務的新發展。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探究與思考。 一、會計核算難題 對于衍生金融工具,如果操作得當,能夠幫助投資者規避風險。并帶來誘人的投資報酬和優厚的利潤;如果操作失誤,則將給投資者帶來巨額損失,而這種操作是否得當由于其表外交易、杠桿操作等特征,造成會計核算上的許多難題,以至于不能及時反映和核算,導致更大損失的發生而使企業失去承受能力。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日本大和銀行被兼并事件,香港87清算危機以及上海的327事件,均是由此而引起的。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從操作過程和結果看是一種表外業務,無法在資產負債表內揭示,從而導致從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公司無法直接、真實地反映衍生產品的風險和收益。也使股東及投資者無法正確評價公司從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這主要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有關資產、負債的定義造成的。 金融衍生產品遠離真實的資本和資本運行過程,在投機規模上和空間上沒有制約(如股票指數期貨以股票指數為買賣的基礎,在會計上無法核算。又如金融衍生產品在交易上跨越一國疆域,可以便捷地進行24小時跨疆域衍生交易等)。這種世界范圍內的衍生交易合作趨勢使得會計核算標準必須統一。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市價每時每刻均在變化,盈虧無法把握,會計核算難度很大。 金融衍生產品技術性強,操作復雜,對會計核算人員的素質要求很高。因而會計核算人員應熟練掌握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及交易策略,但目前金融衍生產品多達1200種以上,且幾乎每個月都有一種新型的衍生產品產生,大大增加了會計核算的難題。 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不但在國際金融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現代會計的理論、實務和觀念提出巨大挑戰。 對會計要素確定的挑戰。傳統財務會計理論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它們是財務報表組成項目的基本分類。傳統會計在確認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時,強調過去發生的交易事項,并以交易發生的時間為確認標準,也即在交易發生時進行一次性確認。而衍生金融工具卻不是以交易發生的時間為確認標準,而是以合約的履行時間為確認標準,除了合同締結時需要確認以外,還將存在著所謂"再確認"和"終止確認"的問題,這顯然與傳統會計相悖。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把資產定義為“某一特定主體由于過去的交易事項獲得的或控制的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將負債定義為“因過去的交易事項而發生的企業現有的義務。這種義務的結算將會引起含有經濟利益的企業資源的流出。”金融衍生產品顯然不能完全符合上述定義。因為金融衍生產品是以契約或合約為基礎,其立足點在于合約在未來期間的收益。無論在時間上和金額上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從而不可能加以計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